浅谈环境检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浅谈环境检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张诚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1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曾经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够承担起检测的任务,而现代生物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从生态的方面对环境进行彻底的分析,本文针对环境检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提出具体的技术检测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检测;现代生物技术;空气污染;具体应用

引言:现代生物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且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环境检测是我国环保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环保检测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芯片技术和生物酶技术等都得到了改进,这一技术的灵敏度高,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

一、主要的现代生物技术

(一)速测技术

速测技术主要应用的是全新的材料,速测试纸条可以快速的检测出环境的污染物,这一技术主要发展于一九九四年,它发展的基础是单克隆和免疫层析技术,这种技术在毒品检测领域和医学研究中比较广泛,根据实验研究表明,这种试纸条可以对毒品类型的物质进行精密的检测,每毫升中的液体中能够深入检测到200ng,现如今,我国应用的速测技术主要是用来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超标物质。

速测技术曾经被应用于农药的检测当中,首先用胶金体对异性抗体进行标记,然后将标记的抗体放到玻璃纤维之上,农药就会和抗体进行竞争结合,然后通过农药的含量检测抗原试纸的深浅度,这种检测方法花费的时间较少,而且检测出来的结果更加的明确。

(二)发光检测技术

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都会自行的发光,例如萤火虫、细菌以及真菌等,他们的身上都带有厌氧杆菌,这种菌落是可以运动的,在环境检测当中,主要的指标就是放射荧光度是否过高,因此,可以在挑选一些发光的细菌作为指示的标准。现如今,发光检测技术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传感器技术,这一技术就是以荧光细菌作为检测的原料的,通过研究表明,这一技术具有直观性以及灵敏性的特点[1]。

(三)芯片技术

芯片技术发源于一九九五年,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检测上千万基因,这种技术的芯片上有不同的样品探针,例如组织类、蛋白质类和基因类。美国已经研究出可供环境监测应用的组织和细胞芯片,这两种芯片储存的信息更加的全面,能够对比较复杂的环境尽快的做出信息应答。

(四)生物酶技术

此技术就是将微生物与酶相结合,对污染处理的功效已经大大的加强了,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较,生物酶技术的降解速度更快,是原有方法的一百倍,应用生物酶技术对污染物进行投放,可以将污染中的臭味去除,可以有效的净化水质。如图1。

图1微生物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空气污染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最为严峻的污染莫过于空气的污染,我国大部分的地区时常处于PM2.5超标的状态,主要的污染原因包括汽车尾气的增多,还有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不断的增多,人们的身体健康遇到严重的威胁,而且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雾霾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应用植物污染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查看空气中的污染物是否超标,应用的原理就是结合细叶小羽藓对空气做出的污染反应,其中的叶绿素a和b的比值就可以作为污染物监测的标准。

(二)土壤污染中的应用

(三)水污染中的应用

以某一河流的水质为例,将河流分成四段,共设置三十三个采样点,水质的透明度可以分为中层、表层和下层,然后利用采水器收集五升的水,将这五升水提取出三升半,加入鲁哥试液,等到四十八小时之后就可以提取上清液,然后就可以进行镜检,评判污染的标准就是水中富含多样性指数是否超标,,0-0.3就是比较严重的污染,0.3-0.5就是中轻度的污染,而没有污染的指标范围为0.5-0.8,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水中动物形态以及微生物的特征[2]。

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工业和农业带来的污染,对水污染的检测绝对不能够忽略电导率等因素,水污染的形式是多样的,近年来赤潮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结合微生物的菌落总数就可以直接检查水质利用水中的生物也可以进行检测,鲫鱼体中富含的歧化酶就是检测的标准之一,水污染中应用到的生物检测技术有很多种,检测起来更加的方便。

(四)生物污染的应用

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污染,这种污染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比较大,生物污染是可以通过土壤以及空气进行扩散的,生物污染的范围就会随之加大,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可能会引发人类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例如扁桃体出现炎症,呼吸道的黏膜产生了损伤,应用分析法可以有效的检测其中的微生物含量。

结论:

生物技术正在不断的完善,对环境的检测也会更加的精准,我国的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利.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1:5-6.

[2]张青.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