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梁翠华

梁翠华

〔摘要〕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自主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需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教给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其主动、自主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就需要在优化教学过程上动脑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终结点,迈出优化课堂教学这条路。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受用,因此把自学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每个年级。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如低年级学生主要让他们掌握汉语拼音及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这两套识字工具,打下自学基础后让他们诵读有关适合他们的诗文,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中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养成预习、复习和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养成做读书笔记、课外学习和科学的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习惯。在此,还要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注意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途径很多。如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情境中,引起他们的兴趣。如一些写景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挂图、幻灯、多媒体,再现书中情景。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教给自学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说:预习该做些什么,复习又该如何,课堂上如何思考、提问等,让他们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①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产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无限风光,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如通过投影让学生发现。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学校中知识的目标,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教师的全盘授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③教给学生提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课题上发现问题,从字、词、句的用法,课文内容的含义以及标点的使用等方面,提出疑问。”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自主探索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①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指导,不能只是少数学生的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间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使他们满腔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②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听课中往往发现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急着举手发言。这给人的感觉不是演戏就是学生欠思考,或是问题太简单没有价值。学生的思考缺少一定的深度,往往会进入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提醒学生再想想、考虑周到一些、把语言组织得再精练一些。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是非常正常的,教师用不着马上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注重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③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则是在学生难以言传时加以点拨。教《鸟的天堂》一文,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内容到结尾最后一句的理解,都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我理解。课题出示,教师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而师生归纳出有价值的几个问题:①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②鸟的天堂究竟怎么样?③为什么要叫鸟的天堂?根据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自行探究。学生在弄清这三个问题后学生又进行新的探索:这棵榕树为什么会如此茂盛?为什么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什么这里的鸟会特别多?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弄清了文意。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孙瑞欣.小学主题阅读(1—2年纪).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9

2丁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J].学周刊B版,2013.1

作者单位:河北宽城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