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

/ 2

中药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

李国玲韩淑艳李晓静

李国玲韩淑艳李晓静(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人民医院山西长治047600)

【中图分类号】R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4-0261-01

褥疮又名蒂疮,多见于瘫痪和长期卧床者,乃常见难治疾病之一。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褥疮,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药治疗褥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治疗的患者共188例,来源于院内门诊患者68例,住院前带入者42例,住院期发生4例,家庭病床74例;男99例,女89例,年龄在35-90岁,疮面最大直径30cm。浅度溃疡108例,深度溃疡61例,有骨膜损伤者29例,有骨质坏死脱失11例,脑病偏瘫178例,全身2例,截瘫8例。

2方法

2.1药物配制

2.1.1黄连液黄连20g,黄芩、连翘各15g。加水200ml浸泡20分钟,煎煮后将滤出液备用。

2.1.2生皮粉党参20g,黄芩15g,制象皮15g,儿茶15g,鼠肉油300g,凤凰衣、川连、白芷、乳香各15g,共研成沫外用。

2.1.3生肌散制象皮(橡胶树树皮炒成碳研沫)、血竭、赤石脂、乳香、紫草、黄柏、龙肾各30g,冰片9g,没药、儿茶各30g,麻油100g制成散剂瓶装备用。

2.2治疗

2.2.1疮面处理常规消毒,用无菌剪剪去坏死组织,原则是与正常组织结合疏松的先清除,结合紧密的后清除,湿性坏死的软组织先清除,干性坏死组织及腐骨后清除。清除坏死组织以不损伤正常组织或不出血为宜,对坏死组织过多的创面要采用“蚕食法”,即少量多次以清创无菌生理盐水先冲净创面,并用无菌纱布沾干。

2.2.2黄连液涂敷前清洁创面,用消毒棉签蘸擦I期褥疮,隔5min1次,连涂3次,II期褥疮先抽尽脓液,III期褥疮无菌清创后用适当的无菌纱布浸药湿敷创面,上盖油纱保持湿润,每次1h,每日治疗3次,治疗老年褥疮8例,结果全部治愈,治疗天数平均4-8天。

2.2.3药室少填塞法对久治不愈的疮面较深的褥疮,将高渗盐水浸入无菌纱布上,敷于不宜暴露的创面或填塞在深而引流不畅的创面深处,其外覆盖敷料,视渗液情况3-7天更换敷料1次。

2.2.4生肌散或生皮粉III期褥疮彻底清创消毒后,将生皮粉直接均匀用铁勺撒在创面上,厚度为0.8-1.2mm,然后用油纱覆盖,其外无菌纱布外敷,每日1次,经63例临床研究有效58例,疗效欠佳者5例,疗程为2-14d。IV期褥疮用生肌散或云南白药,方法同生皮粉。

2.2.5局部护理法患者取侧卧位,消除压迫因素防止摩擦,保持疮面清洁、干燥。床单平整无渣屑,观察创面用药后的作用和药物副作用。

2.3疗效

20日内新的肉芽组织全部长全,创面完全愈合为痊愈。20日内疮面明显缩小,红润,新生肉芽组织大部分长出,无炎性渗出液为显效。20日内创面缩小,部分创面红润,新生肉芽组织部分长出,炎性渗出液减少为有效。20日后治疗前后溃疡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3结果

以20d为一疗程统计,浅度溃疡患者108例,治愈100例,显效8例;深度溃疡61例,治愈36例,显效22例,有效3例。有骨膜损伤者29例,治愈8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有骨质坏死脱失者11例,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2例。疗程内治愈69.85%,显效24.88%,有效者4.30%,无效率0.96%,总有效率为99.04%。

4讨论

4.1黄连液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双重功效,且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直接扩张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加强创面愈合。黄芩消炎镇痛,连翘治疮疖止痛消肿,并以水煎剂涂敷创面,使药物直达病处,发挥直接治疗作用,符合消炎收敛、干燥、去腐生肌等功效,故获显著疗效。

4.2利用高渗作用,使细菌在长期高渗环境中脱水死亡并使创面及肉芽水肿得以消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换药时间间隔较长,是为了利用白细胞解体后释出的酶类起到刺激组织生长的作用。

4.3生皮粉、生肌散。其总治疗原则是:以活血化瘀而止痛,以清热解毒、祛腐排脓生肌而治疮,以达治疡治腐治溃烂不愈。其属油剂,可均匀分布于创面,加速坏死组织液化而便于引流。创面引流通畅则不利于细菌寄宿,大量细菌顺流势而出,从而减少了创面的细菌数量。坏死组织的大量液化排除,也是抗感染的重要环节。尽快消除坏死组织,减少正常组织对其有害物质的重吸收,这也是促进愈合的关键因素。油剂的采脂性强,易于创面组织表面结合形成一层保护屏障,保护了痛觉神经末梢,避免了干燥损伤的刺激,降低了液化物及组织化学物质的刺激,减轻了疼痛且创面形成一个油剂而又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肉芽组织和创面愈合,其适用于III、IV期褥疮治疗,特别是对重度褥疮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5注意

5.1用药期间一定做好局部护理,尤其避免局部继续受压。

5.2换药中必须认真观察创面,对不同的创面采取不同换药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桂荣.马勃治疗褥疮6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