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探索家园社区共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发展

王丽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莲花小学,陕西省汉中市723500)

摘要:家园社区共育即家庭、幼儿园、社区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从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社区资源三方面着手,阐述三位一体的新型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幼儿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一些转变,即幼儿园不只是单一的专职保教机构,而应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幼儿园与家庭不应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相干的关系,三者应加强联系,构建合作共育平台,共同承担保教责任,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表现形式及其成效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三者合作共育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才是最有效的,什么样的共育模式才能真正产生应有的效果,对此应进行深入分析。就目前来说,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其成效也各不相同。

(一)互动交流式

由于家、园、社区三方有着共同目标和利益,三者在长期相处过程中便会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合作方式。如,幼儿园利用自身资源对社区可以起到教育辐射的作用,社区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所用,家庭与幼儿园则可以进行具体教育活动上的互动。在这种状况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其合作共育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一方面,幼儿园不限于单纯履行保教职能,可以为社区提供多种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通过互动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从而主动为幼儿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由此可见,与公事公办的共育方式相比,互动交流的合作共育能够产生更大的教育成效,也体现出三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

(二)渗透融合式

幼儿园、家庭、社区仅从形式上进行合作是不够的,必须像瑞吉欧那样向着全方位、深层次渗透融合的模式发展。例如,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积极借鉴国外的做法,由当地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扩展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服务内容从教学扩展到为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教育、保育、健康和家庭支持等,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服务网络,为儿童的早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全方位渗透融合是最为有效的合作共育方式,但在操作上却存在着一定难度,还需不断探索。

二、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有效合作的因素

(一)缺乏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

偶尔的合作,短期的合作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成果。就目前来说,虽然幼儿园对家园合作充满期待,但限于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的有限性,无法与家庭和社区达成长期的共育关系,三方的合作总是在一些特定的时机和状态下进行,一旦过去,下次的合作总会变成未知数。这样一来,合作共育便会流于形式,变得表面化、肤浅化、庸俗化,看似有合作,却无法产生长期的持续的效果,导致三方的合作共育无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社区教育理念欠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工作,家庭是儿童生活的场所,社区是服务性的机构,三者各自为政,没有共同利益。随着教育社会化观念的不断加深,虽然很多人已认识到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之内,应扩展到家庭和社区,但这种社区教育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或受人们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较大。当大多数人对社区教育理念没有完全理解时,那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便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对其也就不会重视了。

三、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有效合作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的合作状态,使社区学前教育质量有所保障,职能更加明确,使经费和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让家、园、社区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

(二)幼儿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建立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

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及时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长久而顺利地进行。此外,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作用,达到长期的资源共享,互相服务。

(三)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园教,优化家庭教育

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很多家长甚至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家长们重视教育但不懂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起情感交流、信息互动的多渠道合作模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教,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家长则要带头学习,营造爱学习的家庭生活氛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不断优化家庭教育。

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有效性上看来说还需要不断加深和完善。只有积极探索三方合作共育的最佳途径和方式,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加大社区教育投入力度,使合作共育向着深层次、全方位、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三方合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黄志敏.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J].山东教育.2007,(4).

作者简介:

王丽(1982—),女,汉族,陕西西乡县莲花小学,教师,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