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4
/ 2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

郭振将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介绍和歌曲伴奏分析为基础,对歌曲进行演唱分析。分析包括演唱歌曲时如何呼吸、如何获得理想的共鸣以及如何“字正腔圆”的演唱,在分析演唱技巧的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如何在舞台上演唱此曲。把演唱与实践结合,更全面的阐述分析歌曲《嘉陵江上》。让演唱者在演唱此曲时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嘉陵江上;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一、创作背景

《嘉陵江上》首次刊载在一九三九年出版的《抗战歌声》第四集上,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受知识分子喜爱的艺术歌曲之一。嘉陵江位于四川省东部,为长江上游的一个支流,与长江汇合在重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成为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亡者也纷纷聚集在这里,当时作曲家贺绿汀也被迫离乡背景来到重庆,作曲家以嘉陵江为背景,选用这首歌词来抒发思乡之情,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也表达了许多流亡者的心声。这悲壮的歌声曾激起流亡者奋起抗日的决心,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创作特征

《嘉陵江上》从词创作到曲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词作者端木蒸良采用了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使其具有朗诵诗的特征;曲作者贺绿汀借鉴了西洋歌曲中宣叙调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加上吉普赛音阶,以及简洁的伴奏,使歌曲壮美、高扬而健。

(一)朗诵诗般的歌词词作者端木憨良先生是著名的现代作家,一九三二年加人北平左翼作家联盟,积极投人抗日救亡写作。《嘉陵江上》是作家采用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写成的一首具叙事性和战斗性为一体的歌词,它具有朗诵诗的特征,表达了作家真挚的感情和决心抗战到底,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决心,表现了一代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二)异样的优美旋律《嘉陵江上》具有三个独特的创作特点: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独特而恰当的吉普赛音阶和简洁的伴奏。《嘉陵江上》是一首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的艺术歌曲,歌曲为二部曲式的结构。作曲家借鉴了西洋歌曲中宣叙调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恰切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充分的发挥了真挚的感情和戏剧性,有力地刻画了决心抗战到底,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总之,《嘉陵江上》贯穿辩证的布局艺术,是作曲家贺绿汀精心调动了音色、音区、音量、织体、调性节奏、旋法等方面的表现手法的产物,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本文仅通过以上诸方面的浅析,让大家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以及艺术感染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作品《嘉陵江上》演唱技巧分析

(一)要咬清字头,虽然我上文一直再讲如何收尾,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字尾,不顾字头。在演唱字头时不要特意的延长字头,表面上会感觉在强调这个字,实际上你阻碍了气息的。我曾经就特别爱强调字头,导致气息的不够用,一句话还没演唱完,气息就没有了。

(二)要收准字尾,上文我也在一直强调收尾。概括上文就是分清要收的每个音,应该往“a”音上收,就不要往其他音上收了。收尾时一定要收的轻巧准确,要用气息托在音韵上。我认为做到以上两点,就能演唱得如鱼得水。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此曲时很陶醉,从一开始演唱到演唱结束一直都在闭着眼睛,有些人这样是在陶醉,有些人是怕看到听众张不开嘴。不管你是哪一种,都是不对的。每位演唱者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演唱,还是哪种目的的演唱,都要注意以上几点。

四、《嘉陵江上》演奏艺术分析

音乐表情术语的解析这首作品一开始的音乐表情是急切的快板,虽是紧急的快板,并不是急板。是钢琴作品的开头在b小调的属音Fa上,然后出现音阶往上爬行,双手互相交替,八度式呐喊。进入A段19小节开始音乐表情改为庄严的中板,进入A段后的第六小节音乐表情改为活跃的快板,但是在第25小节上方标有突慢的标记,左手部分是b小调下属和弦Ⅳ级34和弦,右手部分以八度音程的音阶式爬行。进行了2个小节后改音乐表情为有一点稍快的中板,在第30小节音乐表情改为葬礼式的节奏。这个时候由快板马上滑到中板然后表现的节奏好像是死气沉沉的,形成了一种对比性的音乐方式,让听者马上回到哀伤的气氛中。第48小节开始音乐表情改为宣叙调,宣叙调的意思也就是朗诵式的歌唱,这段对应歌曲中的歌词“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第91—93小节为曲中的间奏转折,由B大调转回同名b小调,通过这段转折为了把音乐的氛围推向119开始的高潮,由mp中弱渐强起来,所以这一段可以作为全曲的转折部分。从140小节一直到结尾音乐表情改为宣叙调,以一种朗诵的形式结束曲子,其中有几个小节与引子开头部分相似,作曲家在这个地方补充的结尾更加让这首钢琴作品有一种终止的感觉,那沉重的记忆一直都留在我们脑海中。钢琴作品是单二部曲式结构,从弱起小节开始的引子共19个小节,引子的开始是八度的呐喊。音程跳进,小二度的旋律给人非常紧迫的感觉。

在第八小节右手是紧张式小三度音程,左手是半音阶。中间伴奏里运用了很多三连音,和弦的形式也多以分解和弦为主。运用三连音来表现乐曲与乐句之间的联系。在第30小节起并伴有e小调的离调。右手上方是三度音程的进行,左手是固定低音给人一种不安的情况。b部分开始进入陈述,同时在速度上要比a部分快,表现一种内心的情绪波动。第57小节从最轻的单声部旋律进行。在78小节里曲式发生变化,出现了五声音阶#G宫调。间奏部分运用了3个小节B大调做转折,进入B段,B段也分a和b两部分,a部分都以三连音为主表现手法,第94小节里左手出现了五声音阶在D上琶音。曲子在不断的离调,转调中进行。然后进入b段在三连音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六连音,十六分音符等,乐曲后半部分多采用了十六分音符和音阶式的模进形式来表现乐曲中紧张、激动的情绪,和前部分的平稳八分音符的节奏形成了一个细微的对比。

参考文献:

[1]于聪.崔世光钢琴独奏曲松花江上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8:(11).

[2]安冰冰.试论钢琴独奏曲松花江上的改编及演奏[J].音乐探索,1998:(1).

[3]卞萌.采本土传统文化之灵气谱中国钢琴音乐之珍品—喜赏崔世光<钢琴交响狂想曲>首演[J].钢琴艺术,2004:(10).

[4]孙翩.敬佩的大师,诚挚的朋友—写在崔世光新作品北京首演前[J].钢琴艺术,2004:(10).

[5]崔世光.嘉陵江上[J].钢琴艺术,2002:(6).

[6]薛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1997.10

[7]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1

[8]谢天吉.贺绿汀前期创作特征及其历史意义田.音乐艺术,1983:(4)

作者简介:郭振将(1991—)男,汉族,山东东平人。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