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国际贸易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国际贸易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分析

陈丽妹

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转变,而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中职教学综合素质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国际贸易学专业;教学

中职作为向当今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在培育专业型技术性人才基础上,也逐渐意识到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可为学生迎接激烈的社会竞争奠定坚实基础,而案例教学法不仅可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使学生高效参与到中职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探析以及理解等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而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可使学生应对社会激烈竞争的能力得到保障,使得中职院校就业率可得到有效提高,为提升中职院校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为了使当今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学专业教学过程更为高效,分析其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分析案例教学法特点

第一,案例教学法具有教学方法灵活的特点。由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更多具有趣味性且与学科内容相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第二,案例教法重视过程且较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创设案例教学内容,使得晦涩难懂的书本知识在鲜活的案例中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效率,而在案例教学内容的吸引下学生可积极主动的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提高中职国际贸易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第三,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视师生交流的特点。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因理解能力存在偏差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而教师解答学生问题的过程,就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高效,为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师生交互氛围[1]。

2.分析落实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分析案例教学法课前准备阶段。在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先应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教学战略以及教学大纲等客观要求进行明确,而后结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合理选择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个性需求的案例内容,为落实案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教师在准备“外汇倾销”的案例时可融合时下人们炒外汇的行为创设案例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在社会性极高的实例中明确外汇倾销的定义等教学内容;第二,分析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准备阶段。案例教学法可灵活应用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巩固各个层面,因此学生应针对案例教学类型合理进行准备,从而使自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例如,针对课前导入型案例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搜集并分析资料,而针对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法教师则应将教学资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案例教学内容合理组织课堂实践,不仅使学生可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而且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达到提高中职国际贸易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三,分析案例呈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高效落实,应与教学内容、学生能力有机融合,使得案例呈现更具现实意义。例如,有些抽象难懂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利用PPT等互联网技术运用好视频、音频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案例教学内容,不仅可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2]。

3.分析提升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运用效率的方式方法

3.1教师应高效掌控案例教学讨论过程

质疑、讨论以及探索发现均是出现在案例教学法课堂上的客观情况,也只有学生产生质疑并发生讨论,才表示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开展了深入探索,而为了解决疑问展开讨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以及总结等综合素质的过程,并使得学生在讨论基础上,更加明确案例教学法想要表达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理解过程中,逐渐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落实过程中学生讨论必不可少,但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与教学模式创设者,应合理控制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的讨论内容与教学内容产生契合,而非脱离课程教学目标毫无章法的进行讨论,这只会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混乱,从而失去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教师应秉持适时、适地以及适中的原则,科学运用评价策略,利用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思维集中在案例教学的讨论过程中,从而避免学生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讨论时间,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2利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核心在于利用具有趣味性、丰富性与科学性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可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并在主观能动性引导下提高教学内容理解能力。为了使案例教学内容有效性得到落实,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与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教学内容相结合,加之案例教学法体系,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记忆效率。由于该章节的学习内容记忆要求较高,而“微课教学模式”不仅具备互联网资源丰富性、学习内容表现灵活性以及师生互动及时性等优势,而且每节课程均控制在5--10min之内,使得学生可灵活运用课余时间积极开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学习,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将通则内相关规定均以简短的视频、音频以及文字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在探析案例教学内容时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思维记忆,为提高学习效率奠定基础[3]。

3.3案例教学法在落实过程中应与传统教学手法有机融合

虽然,案例教学法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丰富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深入体会教学内容,使得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并不代表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就应完全摒弃,基于此教师应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弥补案例教学法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客观问题。例如,教师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案例先导图片与基本案例内容时,其目的是为了在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度的基础上,可有效融入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而学生在观看PPT的过程中却容易被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内容所吸引而无法展开深入思考,从而与案例教学法应用意义背道而驰,基于此教师应利用传统教学法中说教的方式,对思维与课堂教学过程产生偏离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从而使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并与案例教学节奏保持一致,达到提高案例教学法应用效率的目的。

3.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所谓“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是对传统中职教学理念的颠覆,该教学原则将教师从“三尺讲台”上请了下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秩序维持者、教学模式设计者以及引导者等身份高效融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为了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在设计创新型教学模式时应以学生学习期许、学习能力了以及个性等因素为前提,科学组建高效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进出口业务结汇方式与成交方式”的教学时,由于该章节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当今我国丝绸进出口贸易向跨太平洋战略经济贸易区交易实例为背景,科学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客观反应,一旦学生对CIF、CFR、FOB(成交方式)等知识无法理解时,教师则应适当延长案例教学时间,直至学生可充分融入案例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师在创设案例教学内容时,应由浅入深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使得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成为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有效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专业学习过程中,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可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使中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常莹.旅游中职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赵炜.中职计算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4):98-100.

[3]李家福.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4(2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