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在转移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多排螺旋CT在转移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毛丽红

毛丽红

(河北省成安县人民医院056700)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50例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其影像特点。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原发灶包括:胃癌28例、结肠癌11例、直肠癌9例、胰腺癌2例。平扫:43例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5例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2例为囊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40例(占80%)门静脉期表现为明显的环形强化,即影像学上的“牛眼征”;6例(占12%)病灶呈动脉期环状或均匀强化;4例(占8%)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均无强化。结论转移性肝癌原发灶以消化道恶性肿瘤为主,腺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增强扫描绝大多数病灶门脉期呈明显的环状强化(即牛眼征)是转移性肝癌的最常见的特征性CT表现,螺旋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推广应用。

【关键词】转移性肝癌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36-02

常见转移性肝癌来源以消化道恶性肿瘤为主,血性转移被认为是其是常见的转移途径[1]。CT扫描是肝脏疾病主要检查方法之一,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病灶的血供情况,还可以提供更多有关病灶血供特点,从而为临床肝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合理临床依据,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现就我院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50例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5岁,平均62.5岁,胃癌28例、结肠癌11例、直肠癌9例、胰腺癌2例,所有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和增强扫描。

1.2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采用西门子六排螺旋CT,扫描条件为120KV266MAS,层厚8mm,螺距8mm。扫描前患者常规禁食8小时以上,扫描前30分钟,1.5%泛影葡胺500mg稀释于300ml温水内,5分钟内饮完;让病人平卧,平扫后再作增强扫描。静脉造影剂为优维显(300mgi/ml),药量按1.5ml/kg体重计算,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度为3ml/s,经肘前静脉给药。造影剂注射结束后30秒作第一期扫描,60秒作第二期扫描,然后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分别扫描一次,增强扫描范围包括所有病变区域。

2、结果

平扫:43例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5例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2例为囊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40例(占80%)门静脉期表现为明显的环形强化,即影像学上的“牛眼征”;6例(占12%)病灶呈动脉期环状或均匀强化;4例(占8%)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均无强化。后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原发灶:胃癌28例、结肠癌11例、直肠癌9例、胰腺癌2例。

3、讨论

肝转移癌常见的原发病灶主要来源于消化道癌、肺癌、乳腺癌和鼻咽癌等,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胃肠腺癌,少见来源为恶性黑色素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腺癌、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和皮肤癌。肝脏由于解剖和血特殊性,流经消化道的血液经门静脉收集后回流入肝脏进行解毒,所以转移性癌细胞很容易进入肝组织内,当某些癌细胞不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腔静脉时就停留在肝脏内,致使肝脏发生转移癌。不论从动脉还是从门脉转移来的恶性肿瘤细胞,多在门脉末端的小静脉或(和)Disse腔内形成小癌栓,继之通过内皮细胞间的筛孔样缺损或通过肿瘤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对基底膜造成的局部小缺损进入血管周围间质,然后在肿瘤生长因子的作用下不断生长繁殖。在门脉末端Disse腔内形成小癌栓时,主要由门脉供血;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肿瘤血供主要由肝动脉或门脉来供血[2]。当瘤直径为200μm时,主要由肝窦供血,在肝动脉血供较少的较大转移瘤中,门脉参与50%以上的供血,包括肿瘤边缘,瘤中央的血供1/3由门脉提供。当肿瘤继续增大时,其血供大多由肝动脉提供,少数主要由门脉供血。由于肝脏转移瘤的早期主要由门脉、中晚期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所以当增强扫面时可以根据肿瘤的强化程度及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程度来答题估计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多排螺旋CT较普通CT的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在一次屏气下可完成全肝扫描[2]。如选择相对范围较小的兴趣区进行扫描时,所需的时间更短,且扫描间隔时间短,容易掌握。这就使得对全肝进行多期动态扫描成为可能。有助于肝脏多发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转移瘤病灶可以是富血供、少血供及乏血供,同1例中不同瘤灶可以多种血供形式存在。本组以多发低密度结节常见,增强扫描以动脉血供多见,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或全瘤均匀、不均匀强化,其中典型表现为周边环形等或低密度强化而瘤内为低密度无强化区,即牛眼征。此征是转移性肝肿瘤有别于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征象[3],病理研究证实等、低密度无强化区由受压萎缩的肝细胞和(或)纤维组织组成;外层为高密度强化带,其主要病理学表现为肝实质受压,肝窦充血,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等

参考文献

[1]周康荣.中华影像学:肝胆胰脾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67.

[2]钱骏译.肝转移癌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99.

[3]李萍,宋彬,邬颖华,等.消化道腺癌肝转移病灶的多排螺旋CT表现[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5):51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