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BD在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ERBD在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万霖1张争运2李海3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二科30016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ERBD在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连续纳入41例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均采用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进行治疗,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治疗的41例开展直接取石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分析应用价值,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15.3)min,平均住院时间(6.7±0.5)d,采用ERBD治疗后进行取石,首次取净结石者12例,2次取净结石者19例,3次取净结石者9例。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出现2例支架脱落,1例支架阻塞,经更换后不影响正常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患者均未出现异常;两组患者术后3小时及24小时血淀粉酶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采用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道支架引流术;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应用效果

胆总管结石是指胆总管内的结石,主要位于胆总管中下段。随着结石增大、增多,常累及肝总管。由于胆道内的结石是可以移动的,进入胆总管的结石虽然小,但是由于生长会引起完全性梗阻,后期会发展至巨大程度[1]。对于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其通常合并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者是其他类型的严重并发症,其胆总管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结石甚至是充填型结石,当结石嵌顿在壶腹部或阻塞在肝管内,也会引起完全性梗阻,并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脓化性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胆道出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采用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探究临床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连续纳入41例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主要在48~83岁,平均(72.1±2.3)岁,病程时间段主要在0.1~27.3年,平均(2.7±0.4)年。采用Karnofsky(KPS)对患者进行评分,平均分为(55.4±0.1)分。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肝硬化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13例,10例为单纯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结石数量最小的有1颗,最多的有6颗,直径在0.2~4.3cm,平均(2.1±0.7)cm。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腹痛。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治疗的41例开展直接取石的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18例,年龄49~82岁,平均(73.2±2.4)岁,病程0.2~27.2年,平均(3.3±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ERBD治疗,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在手术前禁食禁水,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根据患者的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影像学图像显示的病变性质,选择合适的支架并确定引流部位。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经乳头切口处置入造影导管插入导丝,通过梗阻部位[2]。保持导丝位置不变,将造影导管退出,若患者病变部位过于狭窄,可采用扩张气囊沿导丝扩张狭窄部位,根据内引流架规格选择相应的推送器推入。退出推送器及导丝,吸引胆汁经内引流架流出,则表明安置成功,术后禁食24h。为对照组患者实施直接取石治疗。

1.3判定标准

记录患者手术情况,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本篇文章出现的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2检验。

2、结果

2.1患者的手术情况

观察组41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手术时间在15.1~61.2min,平均(55±15.3)min,患者在进行ERBD手术1周后,临床症状(黄疸、腹痛、发热)均基本消失。住院时间在15.1~8.3d,平均(13.7±0.5)d。手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影像学图像显示,结石消失12例,结石碎裂14例,结石缩小14例。对结石碎裂以及结石缩小的患者,进行乳头扩大切开,将结石取出。成功19例,未成功9例。9例患者更换支架重新治疗,经3个月后,进行治疗(取石、更换支架)。本次治疗首次取净结石者12例,2次取净结石者19例,3次取净结石者9例。两组患者术后3小时及24小时血淀粉酶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术后3小时及24小时血淀粉酶值比较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畏寒患者1例,发热患者1例,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对本次治疗结果无影响。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出现2例支架脱落,1例支架阻塞,经更换后不影响正常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患者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出现发热3例,畏寒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胆道系统包括有胆囊、肝总管以及胆总管,具有分泌、储存、运输胆汁的功能。胆汁能够乳化脂肪,将食物中的脂肪溶解成脂肪微粒,促进肠道吸收。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抑制病菌在肠道内生长并且能够促进肠道蠕动[3]。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导致胆管无法运输胆汁到十二指肠,进而失去对十二指肠的调节作用,临床治疗一般采用胆道支架植入到梗阻部位,起到减压引流的作用。尤其是在复杂、难度较高的胆道重建中作用显著,根据手术情况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胆道支架,更利于胆道愈合[4]。

临床采用的胆道支架材料一般为钛镍性状记忆合金胆道支架,具有独特的记忆特性和超弹性,改变其形状后,可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并能产生持续柔和的向外扩张力,在狭窄的胆总管内壁可促进狭窄的部位畅通[5]。同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在人体温下,有良好的超弹性,能够随着胆道蠕动而波动,在支架的两端,是小圆弧形状,不会损伤胆管内壁[6]。本次进行ERBD治疗的41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且在后期取石治疗中,均顺利进行取石术。在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采用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骏,姚惠明,曹立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取石中胆道支架内引流术的应用效果[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1):82-83.

[2]区卫林,尹合坤,李启祥,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塑料支架内引流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7,17(3):284-286.

[3]郝杰,夏建民,王博,等.新型可降解镁合金胆道支架在胆总管探查术中预防狭窄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5):763-767.

[4]陈启龙,刘彬,师艾丽,等.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在难取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6,36(10):681-682.

[5]牛昊书,崔宏,陈吉,等.胆管塑料支架置入不同更换周期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35(6):417-420.

[6]牛芳芳,高宏,黄巍,等.塑料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2):6278-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