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简析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

罗泽权

广州市思哲设计院有限公司510140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使乡土传统文化面临危机,许多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文化价值的乡村景观遭到破坏,“千村一面、模仿城市”的模式正取代乡村景观的旧有格局。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不应局限于传统新农村单独以经济增长为主的模式,而应转变为对乡村景观环境的打造,营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和优良环境,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展开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建设

1、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指的是紧密结合乡村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发展特点,利用相关的景观设计方法,在各类原则框架下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国内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呈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有效地提升乡村环境的美观性及和谐性,并为某些风景村带来了颇丰的旅游收入。最大程度地保护乡村景观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对乡村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更合理高效地利用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2、“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则

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尊重并保护地域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应做到“不使乡村地域文化减色一分”。设计人员在营造景观的过程中,要注重以最原始的乡村风貌为基础,相关的设计工作不得以破坏乡村原始景观为代价。各种民风民俗是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成分,而部分民风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村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实际的景观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各类地域文化。

2.2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当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有机结合,在优化乡村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优良的乡村景观风貌。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收益。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生产与发展更加依赖于自然资源,目前,许多乡民们依然习惯于利用木材取暖、做饭以及盖房,溪流、池塘等天然水体在耕种、灌溉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情况,认为必须要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主要内容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体、农田、森林等自然资源,减轻水体污染、杜绝滥砍滥伐现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对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挖掘及发扬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中所积累下来的特殊文化,其体现了地区的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风貌,是地区居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详尽地查阅当地的民间故事、地方志等资料,了解曾对该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现阶段,不少乡村景观设计人员为有条件的乡村规划了家庭农场及生态农村等,在家庭农场周围覆盖绿色植被,使农场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此外,还可以结合乡村的地域文化来设置小型乡村博物馆,在馆内陈设能够反映乡村发展历史的资料,使游客充分了解乡村的地域文化。下图为生态农村示意图:

3.2对传统村庄的肌理进行优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不得大幅度改变原有的乡村风貌。“美丽乡村”计划并不是创造新的乡村,而是在最大限度确保乡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对乡村的面貌进行合理地优化,从而使乡村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在实际的乡村规划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当致力于创造自然温馨的乡村格局,对相关生活设施进行合理地规划与改造,改变突兀的基础设施布局,为居民们呈现出便利、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乡村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开发与挖掘。景观设计人员应当与村民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收集村民对乡村规划设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不断地完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3.3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道路对于乡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乡村道路是乡村空间中的脉络,乡村中的道路或弯曲、或笔直,纵横交错,创造出了独特的乡村地理面貌。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及设计工作中,必须要注重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这是因为如果乡村生活空间设计不合理,则可能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在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应当对破损的道路进行修复、调整规划不科学的路线,切实地为乡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近年来,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因此,需要做好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增加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将公共设施设置在人员流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要注意提升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不宜将公共设施设置在杂草丛生之处,从而防止乡民被蛇类毒虫咬伤。

3.4从植被及地域等方面来开展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应当结合实际的气候条件来开展“美丽乡村”的设计工作。在气候温暖舒适的区域中栽培一些喜暖的花卉,在气候严寒的区域种植耐寒的乔木,总之,应当依据区域的气候特点来布置合适的植物,使植物点缀乡村。不同地区水体条件也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北方乡村降水稀少,天然水体较少,而南方乡村常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景,湖泊、池沼密集,因此,就水资源规划设计而言,南北乡村应当是有所不同的[4]。南方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应当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水生植物及浅水植物,在湖泊、河流附近种植水生植物有利于净化水质,增强水体的可观赏性。在北方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设置一些人工湖泊,喷泉等,从而增添乡村的灵动之美。

结束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进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广大的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工作中遵循各类基本原则,从而促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吕亚光,齐振东,张琳,杨雁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施工技术,2016.

[2]梁国伟.面向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重点及建议——以萝岗区黄麻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江西建材,2017.

[3]邓根新.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清流赖坊南山村为例[J].低碳世界,2017.

[4]付东震.美丽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6.

[5]朱建武.浅谈美丽中国之美丽乡村规划[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