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

吴基武

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广东英德513000

摘要: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是深基坑工程开挖的一项关键工作,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益。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支护方案进行了比较选择,并对其支护的优化设计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环境;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也越来越多。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开挖的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做好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避免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工程简介

1.1周边环境

某工程北侧为1栋6层浅基础砖混结构宿舍楼(距离约为13m)和8层桩基础住宅楼(距离约为11m),西侧为3栋桩基础住宅楼(距离约为11m~14m),南侧为6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距离约为6m),东侧为3栋医院病房楼,新建建筑物为医院医疗保健综合楼,设有3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4.4m。如图1所示。

图1基坑所在位置图

1.2场地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下土层分布及物理力学特性如表1所示。

表1各土层分布深度及物理力学指标

对该基坑开挖影响较大的地下水,主要为上部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以及下部的残积土和风化层中承压水。勘查期间,场地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约1.0m~1.8m,稳定水位埋深为1.00m~1.50m。

2.基坑支护设计及模拟分析

该基坑具有以下特点:

(1)软土层深厚,物理力学性质差

该场地基坑开挖深度内存在淤泥层及淤泥质土层,分布厚度普遍超过10m,局部深度可达基坑底以下10m以上,软土颜色深灰,饱和,呈流塑状态,含腐植质,有机质,云母片,个别烂木等。

(2)基坑开挖深度大

该工程设计有3层地下室,基坑周长380m,面积6800m2,基坑开挖深度14.4m,局部电梯井承台位置开挖深度超过16m。

(3)基坑形状不规则

因场地限制,该项目地下室呈T字形,受力分析复杂,局部阳角可能存在较大变形,采用传统二维计算软件仅能对单一剖面进行计算,无法客观模拟基坑围护体系的实际受力情况。

(4)基坑周边环境复杂

基坑东西北侧共分布有超过11栋建筑物,包含宿舍楼,居民楼,以及5栋医疗建筑,与基坑距离约为6m~14m,其中北侧宿舍楼为浅基础。另外,基坑南侧紧邻城市干道,下埋雨污水管线,电力、电信管线,埋深浅,对位移十分敏感,基坑支护结构位移过大极易对周边建筑物及管线产生影响。

2.1支护方案的选择

针对上述情况,该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定为一级,考虑到基坑位置特殊,且为3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大,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多,不具备放坡空间,桩锚支护由于基坑深,软土厚,变形较大,且容易对周边产生影响,并不适用于该项目,因此采用桩撑支护,支撑体系采用3道混凝土内支撑支护,围护桩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截面为Φ900,间距@1200,桩长为20m,围护桩之间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挡土,如图2所示。

图2优化后典型支护剖面图

在确定支撑体系时,考虑到基坑形状不规则,采用环形支撑容易发生应力集中,不利于支撑均匀受力,因此在确定方案时采用井字形支撑和桁架支撑两种,如图3~图4所示。

图3井字形支撑

在确定设计方案时,采用Midas/GTS软件对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对设计进行指导优化。该项目土体本构模型采用Mohr-Coulomb模型,围护桩以及支撑的本构模型采用线弹性模型。通过模拟分析表明,采用井字形支撑的方案虽然支撑布置密度高,看似安全度更高,但基坑南北两侧阳角位移明显偏大,如表2所示,无法针对该工程异形基坑的特性在薄弱节点进行加固。在实际施工时,该区域可能成为整个基坑最薄弱的位置,在增加造价的情况下,基坑的安全度反而更低了,而且采用井字形支撑土方开挖面小,无法设置行车栈桥,势必影响施工工期。综合各方面因素,该方案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

表2方案位移对比表mm

2.2实测结果

基坑开挖至地下室施工完成,历时一年。在开挖过程中,针对基坑围护桩变形,周边建筑物及管线沉降,支撑梁应力等进行了全程监测。

监测资料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基坑位移的实测数据较模拟数据偏小,如图7~图8所示,考虑到地层参数的取值问题,基坑计算是偏于安全。实践证明,该基坑支护方案是安全可行。

表3位移及轴力统计汇总表

3.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深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支护设计也越来越受重视。对深基坑支护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确保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本工程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成效,对类似深基坑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纯品.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22):73-74.

[2]罗战友,桑军林,邹宝平.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J].科技通报,2017,33(03):163-167.

[3]耿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