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分析严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分析严肸

严肸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72例新生儿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新生儿的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针对于脐部感染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新生儿由于体质较弱,而脐部又是比较脆弱的位置,同时新生儿刚脱离母体,对外界的免疫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出现脐部感染的现象,这严重的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关键所在[1],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现象,因此,为了研究护理干预起到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72例新生儿进行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72例新生儿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其中常规组新生儿为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日龄1至8d,平均日龄在(3.9±1.5)d;护理组新生儿为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日龄1至9d,平均日龄在(4.1±1.4)d,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日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新生儿,且Apgar分值均在8分以上[2]。(2)所有新生儿的体征均在2.6kg以上。(3)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4)所有新生儿的监护人均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由于导致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剪脐不干净,创伤较大,其次为新生儿的脐部消毒不严格,或者脐部用物消毒不彻底,三为护理方式不正确,因此就会导致新生儿脐部局部细菌繁殖[3]。根据上述情况,常规组予以新生儿一系列常规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消毒,并予以脐部0.1cm处进行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0.5cm处剪断脐带,行常规清洁;而护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加强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清洁,保持其皮肤的干燥,观察新生儿脐部是否出现红肿的现象,以及是否出现分泌物异常等,一经发现,应及时的进行清理,并做好相应的工作,针对于脐窝较小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在沐浴之前,应用双氧水对脐部进行清洗,防止出现感染的现象。同时,定期对新生俄日进行脐部细菌培养分析,如果检验结果显示细菌超标,则及时的做好相应的措施,控制脐部感染的发生。

1.2.2环境护理,加大对产房、沐浴室等环境的消毒力度,同时用碘伏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常规的消毒,可以有效的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可以杀死细菌、病毒等,同时对患儿的黏膜还没有损害,其腐蚀性较低,涂抹后可形成一层保护膜,保障脐部的伤口不易感染。

1.2.3加大细节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以及产妇的情况,在实施洗澡、检测等措施之前,应保障双手的无菌,在接触新生儿时也应佩戴好相应的手套,全程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在对患儿洗澡前,应用高压灭菌毛巾对新生儿进行擦洗,同时提起脐带,力度一定要轻柔,用无菌面对脐部进行擦拭,严禁新生儿共用物品,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4]。

1.2.4指导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以及家属如何正确的对脐部进行护理,并在旁进行示范,告知其如何正确的更换尿垫,防止脐部由于受潮而引起的感染。

1.2.5加大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增加其感染预防的意识,使无菌操作全面落实在临床护理中。

1.3观察指标脐带脱落时间,

观察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脐部感染、脐周皮肤皮损情况)、脐带脱落时间以及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计量采取(±s),组间率的对比采取t和X2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常规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新生儿为9例,发生率为25.0%,护理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为2例,发生率为5.56%,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护理组新生儿的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常规组的满意度为%,护理组的满意度为%,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新生儿脐部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的现象,由于新生儿的体质较弱,免疫力较差,因此任何不良因素都能引起其脐部出现感染的情况,虽然该疾病的病情不严重,但是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导致脐部出血的情况,影响婴儿的健康,因此就需要对新生儿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保障其临床护理效果,找出其脐部感染的原因,并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来降低其发生率,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护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在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的观察其具体情况,观察脐部是否出现感染,如果出现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2)在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消毒液,因为不合适的消毒液可能会增加脐部感染的发生率[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护理组的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脐周皮肤皮损的发生人数为2例,而常规组的发生人数为9例,同时护理组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也短于常规组,另外在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方面,护理组也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针对于脐部感染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有效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保障患者脐部周围皮肤不受损伤,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等.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112-113

[2]黄春玲,周晴.浅谈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116-117

[3]苏丽东,唐鸿玉,陈业芳,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1,12(33):134-135

[4]夏华琴,周见.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14-115

[5]李璟,马骥,郑妮娜,等.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中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954-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