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志泽

岳阳市华容县人民医院麻醉科414200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时实施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0.25%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试验组采用0.50%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并比较两组各项麻醉指标。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各项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高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更快且镇痛时间更长,但术后恢复较慢,临床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关键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不同浓度

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ropivacaine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undertheguidanceofultrasound-guidedtendongroovebrachialplexusblock.Methods:100patientsundergoingultrasoundguidedbrachialbrachialplexusblockanesthesiaunderultrasoundguidancefromFebruary2016toAugust2017wererandomlyp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50caseseach).Thecontrolgroupwasanesthetizedwith0.25%concentrationofropivacainewhiletheexperimentalgroupwasanesthetizedwith0.50%concentrationofropivacaine.Theexcellentandgoodratesofanesthesiabetweenthetwogroupswerecompared,andtheanestheticindexe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excellentandgoodrateofanesthesia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atawerecomparedP<0.05.Theonsettimeanddurationofanalgesia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buttherecoverytimeofmotorblockwaslong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datawerecompared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highconcentrationropivacaineintheultrasonicguidedbrachialbrachialplexusblockanesthesiacaneffectivelyimprovetheeffectofanesthesia,thetimeofonsetisfasterandthetimeofanalgesiaislonger,buttherecoveryisslowandtheclinicaleffectisrelativelygood.

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其相对于传统的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创伤小和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麻醉药物,其对心脏的毒性较低,并且阻滞时间较长,麻醉后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较好等优势,是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常用的药物。本研究对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两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3.296.28)岁。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43.186.34)岁。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保持平卧位,使用2㎎咪达唑仑进行静脉注射,让患者保持放松且手臂自然放置,使用超声系统对患者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描,于前斜角肌外下方探查并找到类圆形或圆形低回声目标神经干,之后对超声探头进行移动并确保臂丛影像维语图像正中,将延长管与注射器相连后使用7号注射针头从超声探头外侧段进针,超声引导下完成对进针角度和深度的调整。从臂丛后外侧贴近臂丛神经,在回抽无血的情况下将一半左右局麻药物注入,然后将针调整到皮下,对角度进行调整后将针尖推进至臂丛前上方贴近臂丛神经的位置,回抽无血后将剩余麻醉药物注入。手术过程中镇痛效果较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静脉注射2㎎咪达唑仑和0.1㎎芬太尼,若麻醉效果仍然较差则采用全身麻醉处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完成麻醉处理,其药物浓度为0.25%,试验组采用高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药物浓度为0.50%。

1.3评价指标

评价患者的麻醉效果,并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为:麻醉处理30min后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躁动且无疼痛或疼痛轻微为优;麻醉后患者出现轻微躁动且有轻微疼痛,但未对手术造成影响为良;麻醉后患者的疼痛和躁动明显且影响手术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效果

试验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

2.2麻醉各项指标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2。

表1麻醉效果(例/%)

3.讨论

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对人体损伤较小的麻醉方式,并且其能有效满足手术的麻醉要求,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2]。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麻醉处理中超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通过超声影像的定位处理,不仅能让麻醉部位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还能有效节省麻醉操作的时间,从而为手术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3]。

罗哌卡因是局部麻醉中常见的药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效果通常较好。但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阻滞效果存在一定差异[4]。根据临床实践,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浓度通常在0.25%~0.50%范围内,此范围外的浓度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以0.25%的罗哌卡因和0.50%的罗哌卡因作为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标准,分析其在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但试验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高浓度的罗哌卡因能取得更好地麻醉效果,并且其用药后起效更快、镇痛时间更长,但患者术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相对而言高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好地,因此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文冬.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1):1970-1972.

[2]李炳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1):3944-3945.

[3]李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32):112-113.

[4]黄刚.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45-148.

[5]侯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