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基础护理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时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如何在基础护理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时旭

时旭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护理是一门对技术、科学、服务都比较严格的学科。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护理学科的重点在于其独特的技术和科学,而忽略了其最为本质的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价值理念的不断提升,逐渐意识到护理专业最为根本的就是护理服务,希望在护理中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近些年来,“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何在基础护理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本文就基础护理操作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及策略展开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基础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82-02

我国卫生部对护理操作中的“以人为本”尤为关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注重护士队伍素质建设,以爱护病人、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尊重病人为核心原则,在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将护理服务深人人心。不难发现,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已经在当下护理行业中达成普遍共识。本文通过对当下护理操作的现状的分析,加强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教育,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1.在基础护理操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护理中的人文关怀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MadeleineLeininger与JeanWatson对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文关怀作为护理的本质,这种观点在后来渐渐的本世界各界认可和传播。我国由于经济起步较晚,护理专业起步相对于西方也相对较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由于人们受意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认为护理专业中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更为重要,而忽略了最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导致我国护理中人文关怀不是多明显。

护理操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以关心病人的健康,尊重病人为核心,这里体现的是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关怀和尊重。有调查表明,病人康复效率除了接受专业化的治疗之外,还与病人是否能够保持一颗愉悦、舒畅的心有极大地关系,有时候心灵上的安慰更胜过肉体上的治疗。目前我国护理行业,人文关怀这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这也是当下护理操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加强医护人员基础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策略分析

针对我国医护人员如何能在基础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这一热门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实施。

2.1注重深化教学内容,提升综合素质

个人素质对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护理工作也是如此,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修养更是影响护理工作开展的前提保障,因此要想提高护理操作中的人文关怀,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除了要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耐心和责任感,这是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所必备的前提。在日常的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这对其护理技能就有一定的要求,医护人员自己意识到素质的重要性,不断巩固自身修养,同时不断掌握护理领域的新动态和信息,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2充分利用沟通技巧,注重人际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前提,在护理专业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来增强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医护人员通过温暖的话语,和言行举止来体现对病人的重视和关怀。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对自己的仪表、着装方面也要有所注意,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有关教师应指导医护人员如何将专业化的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合理的运用一些沟通技巧,体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2.3组织情境模拟演练,培养人文关怀

对医护人员的实际训练可以通过设置模拟病区,模拟医护演练的形式来进行,让医护人员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患者也是人,要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医护人员在实际演练中要学会和病人聊天、沟通,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护病人的个人隐私,如碰到需要袒露的状况,应该给与其遮蔽,让病人发自内心的意识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尊重。在整个模拟练习过程完成后,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价,找到不足,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护理操作。

2.4分享护理经验,渗透人文理念

通过日常的培训培养医护人员尊重、理解、帮助他人良好习惯,在护理的全过程渗透人文关怀。有关人员可以在培训中根据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实际模拟护理全过程,让医护人员明白在护理过程中哪些是人文关怀,哪些行为能够体现人文关怀,以及通过哪种方式更能够让患者接受自身给予的关怀,进而让医护人员能够形成对护理操作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热情饱满的状态积极投入到基础护理工作中去。

2.5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护理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的管理,就是护理人员可以轻松、愉快地工作,患者却能达到应有的护理。在护理时,要注重患者的主观意愿,不能出现强迫现象,护理要依据患者的习惯和医护要求进行,以患者为中心。在轮班制度上,也要注重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量要考虑她们的个人状况,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使护理人员的人权得到尊重,这是医护人员人文关怀顺利开展的基础。

2.6注重服务态度,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患者在生病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尊重和关爱,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操作的细节中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要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具体操作可以这样实施:在知道患者岁数和工作等基础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叔叔、阿姨、女士、老师等称呼患者,而不是直接用床号代替患者的名字,亦或是直接呼喊患者的名字,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可尊重,还可以拉近护理人员和病患的距离,使护理人员和病患的关系更融洽。

改变称呼虽然有效,但并没有达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在和病患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采用优异的沟通技巧,而且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这样方便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患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病患进行心理疏导,而且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给予患者信心和爱心,对护理过程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我想,病患肯定是更愿意见到一个拥有积极向上态度的护理人员的。

3.结语

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就是在护理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肯定患者应有的人格、尊严和需求,以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体现患者自身价值,给予患者健康权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全方位地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人文关怀作为当今护理专业一个人们的话题,是一种体现人性化的服务,注重患者情感的精神护理。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自身的情感来呵护患者,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合理的人文关怀可以给患者亲切感,让患者找回生命的自信,以达到尽早康复的护理目的。

【参考文献】

[1]邓朝霞,罗湛,刘仕云.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J].科教论丛,2006(04):220.

[2]员萍,尹照华,孔艳.实践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强化人文关怀[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08):724.

[3]马淑霞.强化人文关怀实践优质亲情护理服务[J].中外医疗杂志,2008(2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