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中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西药中化研究

杨笑

杨笑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开分公司300190)

【摘要】西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是我国医药科学的重要成果,通过对中药理论体系的研究,让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西药具有中药的内涵,有效的规避西药和中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立现代的西医药学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西药中化的过程中,利用宏观的思考以及微观的研究,形成富有我国特点的医药学。

【关键词】西药中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150-01

一、前言

由于国内独特的医学发展历程,国内的医学体系和欧美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分在国内存在着西药学和中药学两个部分。这两个体系虽然在一些药理问题上,有着相似之处和内在的联系,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也导致国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西药和中药。西药的主要基础是分子生物、细胞学等等,并且通过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分析。与之相对应,中药是由古朴的唯物主义所主导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用药效果,很多的医疗工作者都进行着西药中化的工作。近代著名的医学工作者张锡纯创制“阿司匹林石膏汤”后,西药中药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直到目前,“西药中药化”也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一般认为西药中化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之下,结合中药关于药性的相关理论,给西药赋予中药的药性,比如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性能。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引进西洋医学成果和药材的情况,在汉唐时代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在《唐本草》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记录。中外医学在古代就有很多的交流,为了提高国内的医学水平,进行西药中化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西药中化可行性分析

“西药中药化”不是简单的把西药变成中药,如果要对中药和西药进行详细的区分,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使用现代的西方医学语言,并且对药物所具有的性能和功效进行详细的说明,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严格遵从西方医学技术,称作西药。使用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术语,按中医药的理论体系进行药物的使用,称作中药;所以,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西药的属性划分主要根据药物的所依据的理论体系。在中药学发展史中,外来药品比如:西洋参、番泻叶等等最终都变成了中药,在《本草纲目》当中记载的药品就接近2000种,其中一部分就是由西药所组成,近代张锡纯更是对西药中经常使用的阿司匹林进行了中药式的阐述,“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通过这些例子都可以非常直观的发现,西药中化是有巨大潜力的,西药有很强的实验和理论的基础,并且临床效果好,见效快。西药的很多药品通过中医的归纳和临床使用,结合相关的经验实现“西药中药化”对中国药物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西药中化的价值分析

(一)提高西药的使用效果

西医学有很强的实验基础,利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对局部的病灶和病理进行分析,使用西药进行相关的治疗。正是这个原因,西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药物的使用过程大多是针对局部,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去治疗病症。人体并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分都会对人造成影响。在西药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在对人体某个局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影响了人其他的部分。与之相反,重要的治疗是从整体出发。因此,通过“西药中药化”,可以在对身体某个局部进行治疗的同时,减少对整体的影响,避免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出现,使西药的整个使用过程更加的合理。

(二)完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

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相比于过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一些不足还是存在的,进一步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微观和宏观的统一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果把西药和中药割裂下来进行研究,不仅仅会放慢医学研究的速度,并且不符合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发展的宗旨。西药和中药都有自己的特点,把西医的病理生理研究和中药的全局观念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完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四、西药中药化的实现途径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在中国传统思想下发展来的,整个过程包括了很多的中国医者的实践以及经验的总结。作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治疗疾病的药物,很多中药都是通过神农尝百草的方式发现的,并且对相关患者在服药后的效果进行记录、总结、归纳完善整个体系。西药在中国土地上,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临床的效果以及对各种疾病治疗的针对性已经被绝大多数的医生所认可,所以开展“西药中药化”有非常充分的条件。开展具体的“西药中药化”,必须要基于西药的药理,并且和中医理论想结合。在西药中华的过程中,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西药使用前后,关于医学特征所发生的变化,这个观察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观察西药是否起到了该有的作用,更需要重视西药是否导致了副作用,把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归纳,并且在下次的临床治疗时重点关注。除此之外,在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重视西药和中药一起使用的情况,在对这一类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情况,使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西药中化主要要达到以下的几个成果:1、使西药有重要的性能表述,比如性味、归经等;2、使西药有中药的性能表述,比如: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等;3、西药在配合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组成一个功效整体,实现治病防病的作用,并且降低副作用出现的可能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物质都不会仅仅有一方面的特性,需要从多个较多去研究。西医西药是从化学合成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但到现在却还包含了各种生物制品;天然动、植、矿物成分;微生物制品;基因制品等等,也能够提取中药之有效成分而变为西药。西药具有极大的兼容性与开放性,西药的中化为其取得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海波.试论西药中化与中药西化[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10:7-9.

[2]邓先瑜.关于中药学研究的宏观思考─兼与“西药中化”论商榷[J].医学与哲学,1995,02:84-85.

[3]毕京峰,孙巍巍,刘曾敏,段俊国.“西药中用”的临床评价方法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9,10:6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