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张远琼

张远琼万源市固军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

要想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光要求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本文从三方面着手:精彩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巧用多媒体集中学生注意力、重视动手操作主动加强学生课堂参与。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数学习惯;培养策略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通过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做深入的研究认为,人的动作大多数是受习惯支配的,幼年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他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要想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光要求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彩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课能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导入做得是否精彩,如果只是平淡地说今天要学什么知识,绝不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能针对低年级学生还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特点,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或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那么一定会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会很认真地听。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编一段这样的小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有一天,阳光灿烂,猫妈妈和小猫背着鱼竿高高兴兴地来到小河边钓鱼。猫妈妈非常安静的坐在河边,聚精会神的在钓鱼,小猫也学猫妈妈的样子,坐在猫妈妈旁边钓鱼。一会,猫妈妈就钩到了一条大鱼,而小猫这时候看到飞来一只美丽的蝴蝶,就跑了过去抓蝴蝶,结果没有抓到。然后又回到河边钓鱼,过了一会,猫妈妈又钩到一条大鱼,而小猫又看到了一只蜻蜓,又跑去抓蜻蜓,结果还是没有抓到。再回到河边钓鱼。……谁能帮老师把这个故事讲完?”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有的说小猫不专心钓鱼,最后一条鱼也没钓到,有的说小猫玩累了,以至于钓鱼时睡着了等等,总之当太阳下山了,要回家的时候,猫妈妈钓到了好几条大鱼,而小猫一条也没有钓着,“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去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每个学生,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两只水桶,一只装着5条大鱼,另一水桶空空的,让学生数一数猫妈妈钓了几条鱼。小朋友在数猫妈妈和小猫钓到的鱼的只数时时候,“0”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学生接受了。通过这样的引入吸引学生,使他们都跃跃欲试,教师自然不必担心学生的听课问题。

二、巧用多媒体集中学生注意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当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知识如果单纯的依靠教师口述,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则有利于将以上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一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所以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一个空白的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学具钟面之后,来帮老师找一找大屏幕上的钟面还缺什么,这时学生的热情很高,课件伴随着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数字、指针等,接着由他们帮忙完成的钟面走动起来了,他们的成就感一下子高涨了。

三、重视动手操作主动加强学生课堂参与

钱学森教授认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上课时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

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中,我先让学生摆出6朵绿花,9朵红花,然后问他们:“绿花有几朵?红花比绿花多几朵?红花有几朵?”先让他们认识这种题目的形式。然后让学生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要求△比○多2个,求第二行摆了()个△。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老师的指导,学生体会到要摆比○多2个的△,就要先摆和○同样多5个△外,再比○多2个的△,求第二行摆()个△,就是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然后再教学例3“桃有14个,梨比桃多9个,梨有多少个?”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同时这样的操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促进智力活动的有序发展。

除了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吸引学生认真听课,还要对学生在改善学习习惯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某位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认真听讲了,及时表扬,“某某同学这节课进步很大,注意力一直很集中,认真的听老师讲课,继续保持,老师相信你会做的很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之后,他表现的更为认真了,之后听课的表现也改善了很多。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认真听,大胆说,记笔记。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多的,但往往是在教学的细微末节之中,容易被忽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细心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耐心培养。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可以进行培养。习惯引领人生,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育事件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且思且行。

论文摘要:

[1][前苏联]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陈卫东.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福泽谕吉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10)

[3]郭晓虹.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