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东

(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汤剂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针刺结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在此之前从我院抽取两组数据,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分别50名进行分别临床疗效的观察,其中对照组主要以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是根据针刺结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的状况上看,治疗组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统计学调查发现观察组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的多。而且效果十分显著,对于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所帮助。

【关键词】针刺;中药汤剂;中风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348-02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并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的分为两组的患者属性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治疗组的50名患者男性35人,女性15人,年龄都在49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65.13±1.35)岁,发病的时间是从2个月到6年之间不等。而对照组的男性患病人数34人,女性患病人数16人,年龄在45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8.38±1.46)岁。针对病人属性开始开展对于病人的治疗研究。

1.2排除标准

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的脑血管病;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

(1)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黄芪、丹参、红花、桃仁、地龙、赤芍、川芎、当归、水蛭、甘草等,每日1剂,1天3次,饭后服用。

(2)针刺治疗:针刺穴位:头部:百会、顶旁1线,顶旁2线,顶颞前、后斜线。上肢: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取髀关、扶兔、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悬钟、解溪、太溪、太冲。操作:患者侧卧位,用75%酒精对皮肤常规消毒穴位后,用直径为0.35mm,长度为30~40mm的毫针针刺治疗,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使用疏密波,频率为100Hz,留针30min,上肢曲池与外关一组导线,下肢足三里与阴陵泉一组导线,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肢体见轻微抖动为宜。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治疗4个疗程。

对照组:单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4治疗方法的评价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下肢及手的肌力、步行能力的总体情况,神经功能评分是一种判断脑神经损伤程度的指标,临床常用来判断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2]。(1)神志:清醒0分,恍惚1分,迷蒙2分,神昏3分,昏聩(神昏时兼有脱证)4分;(2)语言:正常0分,一般表达不能1分,说话成句但不全2分,不能说单词3分,言语不能或基本不能4分;(3)上肢肩关节:正常0分,上举正常但肌力差1分,上举平肩2分,上举不到肩3分,不能动或略摆动4分;(4)指关节:正常0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而肌力差1分,握拳伸指2分,屈指卧不成拳、不能伸3分,不能动4分;(5)下肢髋关节:正常0分,抬高45°以上1分,不足45°2分摆动能平移3分,不能动4分;(6)下肢趾关节:正常0分,伸屈自如但力弱1分,伸屈不全2分,略动3分,不能动4分;(7)综合功能:生活能自理可自由交谈0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但部分功能不全1分,可行走、部分自理2分,可站立、需人随时照料3分,卧床4分。

1.5疗效评定采用积分法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基本痊愈:≥80%;显效:≥50%;有效:≥20%;无效:<20%。

1.6统计方法

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

经t检验,两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2%,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针刺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法疗效肯定,深受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喜爱,其具有调场气血、疏通经络、兴奋大脑皮层、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早使用可以降低血管阻力,缓解血管痉挛状态,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治疗效果。中草药对中风的良好疗效更是有多年的实践证明,并在中医临床广泛使用,补阳还五汤更是其中的代表典范,利用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遗症比只是用中药的疗效要好的多,笔者通过观察,证明针刺结合中药汤剂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所以在临床上,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能使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更加全面,而且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疗法,且疗效确切,是一种简便、安全、价廉、效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胜修李凤萍.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8,26(11):114-115.

[2]陈坚,陈汉平,陈介士.缺血性脑损伤与针灸超早期治疗[J].中国针灸,2001,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