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5例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2525例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情况分析

华昭

华昭(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清镇551400)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021-02

【摘要】目的研究2525例狂犬病暴露者有关资料,为控制狂犬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10月年狂犬病暴露监测门诊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0月门诊共收治2525例暴露者;流行地区以农村为主,占69.5%;1-10月份均有发生,7月份最多,占14.25%;暴露部位以下肢为主,占43.4%;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总数的84.6%。结论狂犬病暴露人群以犬伤为主,15岁以下为重点暴露人群。加强防病知识宣传,加强对犬只的管理,减少暴露机会,规范处理伤口和及时接种疫苗,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狂犬病暴露者监测分析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近100%,对暴露人群进行预防处理至关重要。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手段是暴露后的处置,为了解清镇市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处理现状,现对2011年1-10月清镇市狂犬病暴露及处置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2011年1-10月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狂犬病暴露监测门诊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监测资料,包括暴露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伤口部位、伤口处理和疫苗注射情况等。

1.2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03,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2011年1~10月份共收治处理2525例被动物咬伤就诊者,经正确处伤理伤口,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迄今无1人发病。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2525例暴露者地区分布以农村为主,共1756例,占总数69.5%;城区856例,占总数33.9%。

2.2.2暴露人群特征从暴露者性别来看,男性暴露数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19:1;15岁以下占54.3%(1267/2525),15-50岁占34.5%,51岁以上占15.4%(详见表1)

表1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特征

2.2.3时间分布1~10月份均有暴露者,7月份最多(360例),占总数的14.25%;1月份最少,为148例,占总数的5.86%(见图1)。

2.3受伤部位、伤口处理与疫苗使用情况

就诊者中,伤及头面部者占6.8%,伤及上肢者占35.4%,伤及下肢者占43.4%,伤及躯干者占14.4%。医院处理伤口的有633例,占25.1%;自行处理伤口的有1860例,占73.7%,受伤后伤口未处理的有32例,占1.7%。受伤后24h之内来注射狂犬疫苗的有2152例,占85.2%,24—72h之内注射狂犬疫苗的有345例,占13.7%,72h以上注射狂犬疫苗者有28例,占1.1%。(见表2)

图1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时间

表2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受伤部位、伤口处理与疫苗使用情况

2.4伤人动物情况人群暴露绝大部分由犬只造成,为2136例,占总数的84.6%。其他动物(猫、兔子、鼠、猴子等)为389例,占15.4%(389/2525)。

3讨论

狂犬病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养狗和家养宠物数量的增多以及缺乏对犬和猫等宠物的严格管理,加之对狂犬病防治知识普及不够,我国狂犬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狂犬病病死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1]。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人狂犬病主要是由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而致,主要传染源是犬只。本监测显示84.6%的人群暴露是由犬只引起。所以,只有切实、有效做好犬只的管理和免疫,才能控制人狂犬病的发生。本监测还发现,1~10月份均有暴露者,7月份最多,原因是夏季炎热天气,人们衣着单薄,下肢暴露机会多,易受到动物的袭击。暴露者以15岁以下为主,男多于女,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年幼、防范意识及躲避能力差,户外活动频繁,尤其是男性少儿喜欢与动物玩耍有关,与世界狂犬病流行人群分布趋势[2]基本相似。

表2显示,狂犬病暴露人群受伤部位以下肢被咬伤或抓伤为主,伤人动物以犬只为主,清镇市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属农村,而农村有以养犬且通常以散养为主,极少圈养看家防盗的习惯。因此,农村地区不仅要加强对犬只的管理,而且要加大预防狂犬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健康教育,增强群众主动预防意识[3]。据有关资料显示,动物咬伤后3h内彻底处理伤口,可极大降低狂犬病发生率,因此早期、时间处理伤口,是降低发病率、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4]。但是资料显示,2525例暴露者中未处理伤口的占1.7%(32/2525),可能原因是群众防病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被动物咬伤后,不懂得怎样处理伤口和及时到狂犬病门诊进行伤口处理。暴露后在24h内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占85.2%,说明有部分人暴露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小伤口不足以致病,仅当出现较大的伤口暴露后才需要到免疫门诊注射疫苗。

总而言之,控制狂犬病工作,一要各级政府重视,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狂犬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加强对15岁以下儿童和犬的管理,减少暴露机会。三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处理伤口和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有待加强。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狂犬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永振.中国狂犬病的流病学.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40-143.

[2]江建景.人狂犬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分册,2005,32(2):113.

[3]商开国,周安仁,邓亚华等.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123-1124,1127.

[4]王灵岚.狂犬病及其预防[J].福建医学.2009,(1):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