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构建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形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试谈构建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形态

付薇王强

付薇王强(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

【摘要】一个文化多元综合、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对此我们中医人还没有接受多元文化的思想准备,甚至以各种理由加以拒斥外来文化的优秀要素,也有可能被主流文化所排斥和边缘化,失去中医药学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新的世界观,站在全人类新文明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中医药学实践,综合世界人类各种智慧,构建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形态;其核心必须是以人为本、实践第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80-02

关于文化,学术界有无数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无疑是人类对自身及周围世界认识和驾驭的能力。在有人类的三百万年历史长河中,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亚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态而存在。如何认识和努力构建中医文化的现代形态,让中医文化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迎接21世纪国际性文化挑战的重要任务。

一提起中医文化,人们大都首先想到的是传统文化。诚然,儒学、道学与佛学是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必然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土壤的。但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已经不是只有儒、道、释,而是有了更多元文化的融合。例如西学和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华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当然也不可低估。一个文化多元综合、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对此我们还没有接受多元文化的思想准备,甚至以各种理由加以拒斥外来文化的优秀要素,也有可能被主流文化所排斥和边缘化,失去中医学发展的机遇。

例如马克思主义,首先作为科学为人类世界历史的进程指明了方向。如果没有近百年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也就不会有六十多年来对于中医学的最大保护。马克思主义救了中国,也救了中医;否则当今中国的中医事业充其量就像“汉方医”在日本的地位,何谈中西医并重。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学者竟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说成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1]反而热衷于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引入,引导人们宁可信佛祖也不相信马克思。本来佛学也是来自异域的一种文化,传入中国后渐渐被中国化了,在中国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也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佛学化了。但是佛学不应是当代中医文化的主流。为了建设当代中医文化而不至于走向邪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点,是每个中医人都首先要认识清楚的。因为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最害怕的就是马克思主义。

再说西学,与中医学之间最近的是现代医学。它包括医学软科学和硬科学,通过不断地分化与融合目前已经超过一百门学科,现代医学按新的医学模式,已经发展为一个巨大的人文医学体系。其中包括基础与临床医学、医学人文学、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科学等,我们如果还停留在西学东渐之初的模样来想象现代医学,并且拒斥之,必然是盲目的。看来,中西医汇通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今后还要补足汇通这一课。中医学要走向现代化,必须以现代医学为桥梁;[2]大胆吸收现代医学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有人说这会使“中医学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现代化——科学化——现代科学化——西医化——毁灭化”的危险境地,”。其实,这一“公式”等于是说,要避免中医毁灭就要拒绝现代科学——拒绝科学——拒绝现代化。所谓“中医西化”是个伪概念。众所周知,我们不会因为吃馒头就馒头化,也不会喝牛奶就牛奶化。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和文明充满自信,就完全可以洋为中用,营养自身。例如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方块汉字,从原始状态的象形符号,到历史上的甲骨文、石鼓文,到纸上书写和印刷,每个时代都是根据需要而不断发生着“现代化”。王选院士发明的激光照排系统更是一次汉字文化现代化的巨大革命,是汉字的现代科学化,但是并没有让汉字变成西方文字。当然也没有否定人们继续的毛笔书写,所以汉字不会因为现代科学化而毁灭。中国的古人是不怕西化的,例如经历无数磨难去西方取经的唐僧师徒的行动,也许是现在那些担心“中医西化”的人所难以理解的。其实,就像孙悟空是拜西方佛祖的,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元素,他不姓乔治、不姓戴维而还是姓孙。相反,现在我们的国宝熊猫却成了好莱坞电影的主角,返回来大赚了中国人的钱,说明美国人也不怕他们的文化被中国化。我们为什么却总是神经衰弱地担心“中医西化”呢?

我们应当明白,中医发展的最大敌人仍是自己。什么时候中医可以大胆地吸收各国的先进文化,大胆引进并消化现代科学了,才能迎来中医发展的春天。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新的世界观,站在全人类新文明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中医学实践,综合世界人类各种智慧,构建中医文化的现代形态;其核心必须是以人为本、实践第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刘长林.中国象科学观:易、道与兵、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1.

[2]王强.格致新论——对中医学基本问题研究的方法学探讨与争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