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影响

王铁刚1戴缙2王军3

1.大庆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在读博士研究生;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在读博士研究生;

3.大庆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在站博士后研究员

摘要:肌内效贴疗法一经问世,简便快速的治疗方式,快速稳定的治疗效果就令其得到广泛应用。脑卒中是困扰健康的重要疾病,因其不可逆性导致脑损伤后出现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尤为显著。卒中后出现的步态异常主要是足下垂和内翻,纠正这些异常状态是治疗的主要部分之一。本次临床观察主要是评价肌内效贴扎技术在纠正步态异常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有提升步速和改善步行姿态的作用。

摘要:KinesioTapingisoneoutstandingmethodinrehabilitation.Itiseffectiveagainstavarietyofsportsinjuries.Strokeisoneofthemostimportantdiseasesthataffectthehealthofthepatients.Itisespeciallysignificantforthepatientswithbraininjury.Theabnormalgaitafterstrokeismainlyfootdropandvarus,correctingtheabnormalstateisoneofthemainpartsofthetreatment.Thisclinicalobservationismainlytoevaluatetheeffectofintramusculartapingtechniqueincorrectinggaitabnormalities.Resultsshowedthatenhanceandimprovetheeffectofattitudewalkingpace.

脑卒中是危害国人健康第一位的疾病,众多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或多或少遗留了功能障碍。为了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需要进行相应的功能复健,在康复科对其进行治疗。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运动功能的障碍,进而出现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均涉及到转移能力的高低。

肌内效贴扎(KinesioTape)治疗技术,最早由日本人加濑建造(KenzoKase)发明,使用肌内效贴布贴扎与人体体表达到增强或保护肌肉骨骼系统,稳定关节、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肌内效贴,是一种将有弹性的棉质贴布结合医用亚克力胶制作成一种在长度上可延展的特殊医用胶布,由于其形态及作用完全独立于临床常用的医用胶布(橡皮膏),并且专长用于处理骨骼肌的问题被冠名以肌内效贴。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领域,在欧美、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得到了极好的疗效和发展。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往往由于下肢的伸肌模式优先和病理反射(如阳性支撑反射)出现足下垂内翻的体征出现,形成典型的“偏瘫步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和转移能力,从而降低患者ADL生活指数。分析其具体的肌肉因素,可以了解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的无力或是力量不足、胫后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张力过高及其合同作用就可能使患肢出现足下垂内翻。使用肌内效贴扎治疗处理不仅可以使肌肉力量增强而且可以作为肌肉的放松手段,可能会对患者的步行能力得到良性的帮助。以此为假设结果,我们收集部分患者在大庆市中医院康复科进行了病例观察,用以验证肌内效贴扎治疗技术是否能改善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我们在1个月内连续观察20例足内翻下垂患者通过肌内效贴扎治疗后的效果,分析足内翻下垂的原因,观察贴扎治疗对其改善程度的效能。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病例来源与情况:

实验小组在大庆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病房收集病例20人,男女不限,年龄区间在30岁~50岁,平均年龄46岁,符合试验纳入标准,并随机分组为A和B组。

病例纳入标准:

1.年龄30~50岁之间

2.性别不限

3.符合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1]

4.病程处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

5.满足进行步行训练的条件,并正在进行步行的训练性治疗,能独立步行10米距离

6.存在患侧足下垂内翻

病例排除标准:

1.存在骨骼和肌肉的急性损伤,存在皮损或肿胀明显

2.脑卒中的原发病情有波动进展

3.皮肤过敏不耐受肌内效贴

4.存在严重的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重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尿毒症等

5.存在明确的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使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试验方法:

此次临床观察实验采取的是交叉对照试验的方法,即对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人数相同,对A、B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相同的康复治疗项目,时间及强度大致相当。实验共进行三天,第一天,对所有患者进行3米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测试2次,间隔休息1分钟,最终结果取2次测试所耗时间的平均数记录。以此作为步行3米的基线值。第二天,对A组患者进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主要进行胫骨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肌力增强贴扎,贴扎完成20分钟后,复测TUGT,之后除去贴布。而B组只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项目,不进行贴扎处理。第三天,对A组只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项目,不进行贴扎处理。对B组进行同样的贴扎治疗,贴扎完成20分钟后,复测TUGT,之后除去贴布。比较贴扎前后TUGT耗时差值。

贴扎材料及方案:

贴扎材料,某品牌肌内效贴布,规格:5cm×5m,颜色红色、蓝色及橘红色。

贴扎方案[2,3],3条贴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测量修剪,分别以自然拉力贴扎于皮肤。胫骨前肌贴布,I型贴布,锚点放置于胫骨前肌丰满处,向第一跖骨基底部贴扎。腓骨长短肌贴布,I型贴布,锚点放置于腓骨小头下方,向外踝尖贴扎。小腿腓肠肌贴布,Y型贴布,锚点放置于足跟向腓骨肌肌腹两侧贴扎。

二、结果:

经过连续3天的测量,比较这3天TUGT的时间长度。由于采用交叉的对照研究,无论A组还是B组患者均接受了贴扎治疗,仅仅是治疗的时间节点不同。

第1天

A组平均TUGT时间21.32秒

B组平均TUGT时间69.08秒

第2天

A组平均TUGT时间15.80秒(经过贴扎治疗后)

B组平均TUGT时间67.29秒(未经贴扎治疗)

第3天

A组平均TUGT时间18.57秒(已去除贴布)

B组平均TUGT时间44.00秒(经过贴扎治疗后)

一般测试结果: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使用SPSS11.0版本,此次研究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程式。

接受贴扎治疗比不接受贴扎治疗减少的TUGT时间:A组少用了15%的时间,B组少用了35%的时间。结果显示贴扎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步速,统计学处理后证实差异是明显的,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常常存在足下垂内翻,从运动学角度分析其病理机制,无外乎是相关肌肉的无力、痉挛、挛缩的不同组合。例如:患者的足下垂内翻是小腿三头肌和/或胫后肌的痉挛占主导,可以使用肌松药、神经阻滞、局部注射肉毒毒素等方法;如果存在以上肌肉的挛缩,可以应用牵伸治疗,例如JAS系统,和手术治疗;如果胫骨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无力占主导的话,通常我们会给患者制作并佩戴足踝矫形器,同时继续进行踝控相关肌肉的肌力训练。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作为康复评估中的常用手段,设计之初用来评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平衡、步行等功能性移动的能力,之后拓展适用范围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性移动和基本活动技巧[4]。在此次临床观察中,由于TUGT具有良好的信度,我们使用其评价步行功能变化的演变过程。

经过本次试验研究,从实验结果来看,肌内效贴治疗对改善步行速度的影响明确有效。综合A、B两组的实验结果,相较于不作特殊处理的治疗方案,额外进行肌内效贴贴扎处理后的患者步速提升了25%,这一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所有20例入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已经为纠正足下垂内翻定制并佩戴了足踝矫形器,测量单纯佩戴足踝矫形器和单纯使用肌内效贴贴扎后所需的TUGT时间,发现贴扎患者的步速略高于佩戴足踝矫形器,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恰当的肌内效贴贴扎和足踝矫形器对改善足下垂内翻有着大致相当的功能,足踝矫形器并不具有优势,至少在对步速的影响方面是这样的结论。足踝矫形器的缺点是,造价较贵,舒适性差,不能全天使用,如果患者上肢的实用能力差则不能独立完成佩戴,一定程度上还限制了足踝的生理活动。肌内效贴则价格便宜、舒适性好,一次贴扎可在3~4天内持续发挥作用,生活不受贴布影响。

对于肌内效贴的作用目前尚不能明确,但是主流的观点认为,肌内效贴是一种良性的触觉输入治疗,同时还对治疗相关区域提供了额外的物理力学支持,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本体感觉,改善患者对肢体运动的控制有明显的帮助,而且由于关节或肌肉的周围贴扎肌内效贴后肌肉关节的运动得到一定成都的支持和固定保护作用,减轻了发生运动轨迹畸形的程度,综合以上作用,对于卒中患者的步态训练有一定的帮助。本次研究结果,也论证了以上的假说。

结合此次实验的结果,提示我们可以使用肌内效贴治疗技术去处理临床中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有限于此次研究的样本量和实验设计的不足,我们还不能提供更加详细的和长期的干预结果,以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期望在我们之后的研究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P175~192.

[2]郑悦承.软组织贴扎技术[M].第1版.合计图书出版社,2012,P1~20,P172~173.

[3]BirgitKumbrink.KTapingAnIllustratedGuide[M].Springer,2012,P72~75,P82~83.

[4]瓮长水,田哲等.“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功能性移动能力中的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0卷第12期,P73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