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陈巧珍

——以《晒晒我的作品》一课为例谈小学信息技术的结课艺术

◆陈巧珍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三联小学322124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结课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艺术化的结课能够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能够让课堂教学呈现精彩。本文结合《晒晒我的作品》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化结课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结课《晒晒我的作品》

当前,小学信息课堂存在一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即教师过分注重课堂引入部分,而对结课则是草草收场。其实结课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时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对于如何更好地展现结课的效果,教师应对结尾的各个环节做好设计,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并获得提升。以下,我以《晒晒我的作品》为例,从梳理脉络、设疑激思和作品展评三个方面例谈了如何设计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结课。

一、引导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观察目的性不强,他们往往不会以任务为驱动力完成观察行为,观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观察过程中,他们总是不能够准确地把握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与具体细节。由于缺少观察基础,他们的创作也显得比较粗糙,细节方面需要加以提醒。信息技术教学重视细节内容,学生只有展开细致观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习惯。

在《晒晒我的作品》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画图”软件细节处理存在一定问题,精细度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结束时,我在网上下载作品,引导学生展开归纳:请将这幅图片与自己作品进行比对,说一说二者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比对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在精细、形状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巧妙地运用复制工具,颜色填充也更加合理。通过总结、对比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画图软件使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解决。

小学生好奇心与动手能力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教师在选择图片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兴趣点,选择活泼、有趣的作品,才能够展开针对性教学,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打造有效课堂。

二、设疑激思,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能够提升学生素养,课堂结束活动,应该突破时间的限定,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教师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养成质疑、解疑的态度,从而构建起自主学习的习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是判断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结课为学生提供质疑空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展开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为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创设条件。

《晒晒我的作品》课堂教学中,在重温作品、关注细节等环节后,我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发挥与想象的空间,说出自己的困惑。学生从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问题与困惑最能够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说出自己的困惑,提出疑问,教师加以归纳。随后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交流,形成生生互助模式,学生之间形成讨论,探索出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观察者角色。由于思考时间非常充分,解疑效果非常显著。

然而,教师必须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复杂多样,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展开讨论。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分层处理,对于低层次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对于高层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探析等,获得最终结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深度。

三、作品展评,引发个性创作

信息技术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因此进行学生的作业展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作品展示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相互交流的过程,同学们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促使作品更好的完成,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多元化展示,还可以采取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有更客观的认识。在《晒晒我的作品》结尾阶段,我用PPT展示了学生们的诸多作品。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简单评价,指出了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作品的创作者走到讲台上来谈谈他们创作作品的感受和心得;之后,让同学们对作品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将这些作品打印出来并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评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用计算机作画的积极性,还催生了更多的优秀作品。

为了激励学生们主动创作,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优秀作品作为范本,让这些范本作品的创作者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创意、窍门等,促进全班整体技能的提升。

总而言之,结课是整节课堂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不断研究收尾教学的艺术,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和逻辑性,进而使得收尾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陈兴敏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结课[J].中小学电教,2015,(11)。

[2]王明光设计有效结课,优化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