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肖丹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肖丹子

肖丹子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除了肩负着美育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课就是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要学画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本研究从美术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课型等方面,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美术;现状分析;渗透策略

1引言

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德育应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中,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真、善、美"。

2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是“铸人铸魂”。它最大特点是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学生们通过美术课堂可以去欣赏评述艺术作品,而且掌握一门艺术类的技能,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涯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探究以及体会,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审美素养,从艺术品的表面看到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的思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从而去感受每个时代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教师需要积极的去寻找素材来做好渗透,借助每个对象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合,既可以发挥美术课程的作用提高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认知真、善、美,而且可以快速的提升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

3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将德育工作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教师要利用日常生活的细节去教育学生、感染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利用自身的情感教育去激发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发挥小学生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小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汲取。但还是有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下就是着重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3.1教育观念陈旧,美术结合德育创新策略不鲜明。

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因为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推动下,由于受到教学任务的压力,很多教师还是会采用应试教育的标准,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也正是因为这种现状,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在小学的教学课程中,美术方面的学习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都各自肩负压力,因此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去注重德育学习。而且美术老师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德育方面的培养几乎为零。美术中的德育工作并不是走个流程,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宣讲,更重要的是需要美术老师去思考如何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去构建正确的德育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德育工作的正面效果。

3.2美术课堂的氛围沉重,学生参与度较差。

小学是孩子培养行为习惯以及审美素养最快的时期,但是很多教师未能明确素质教育体制下的美术课堂结合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应试教育长期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弊端之一。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美术老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比较缓慢,所以沉闷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所以课堂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美术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设计合作式学习、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等等新颖的手段去消除他们的消极思想,才能做好德育的渗透,反映美术的个性,实现学生的人格品质提升,道德素养提高。

3.3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不够,没有因人而异。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作出教材的转变,教育方式以及手段的调整,然而还是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因为没有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所以在授课时用千篇一律的教材,填鸭式的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再加上学校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缺乏对于每个学生的足够正确的判断,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未能深入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中,使得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4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体制下帮助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文化课程。美术作品中有着非常多的德育素材,需要老师做好两者的结合,从而实现学生文化品质的提高,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4.1转变观念,创新模式

为了加强小学美术德育工作的创新,就需要美术教师去转变落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帮助实现学生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品质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应该给到足够的时间,做好积极的引导,去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德育工作发挥作用的体现。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有针对性地结合美术教材与德育工作,构建正确的德育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德育教育的正面效果。

4.2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利用各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去传播相关的德育内容,使得德育的效果能够得以提升。而且要具备新时期能够成熟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水平提高的能力,利用美术教材挖掘德育素材,积极思考融入美术的方式与时间。比如课堂上欣赏我国大好河山的作品,美术老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这样一来,爱国情怀也在潜移默化中植入了他们的思想中。校方为此也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定期自我提高,不断学习,完善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结构,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并且起到德育的作用,以此提高德育工作在美术教学中的效果。

4.3搭建信息化平台,给德育工作足够的时间落实。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现阶段的教育课堂需要积极的融入一些互联网的要素,在原本索然无味的教育课堂上加入一些新颖的噱头,加强创新程度,去改善以往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成效得以发挥。网络化的平台是现阶段的小学生经常交流沟通的工具,学校可以借势搭建一个网络化的教育平台,在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任何想问的问题或是合理的建议都能在平台上进行阐述,这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此同时,美术老师还能自行制作视频,供学生反复的观看理解,这样就有时间去优化课程结构,保证画画技巧的传授,同时落实德育工作,提升孩子审美品质,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思想道德品格的形成与巩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结语

总之,美术作为文化课程,不仅提高学生的画画技巧与审美能力,还能提升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于学习其他课程都有所帮助,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树立价值观和责任感,认知真善美,从而修养身心,实现全面发展,所以美术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次德育渗透的机会,要充分的发挥美术德育教学的作用,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良好人格。

参考文献:

[1]龙菁.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3,08:274.

[2]路显花.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探微[J].学周刊,2013,29:65.

[3]黎灵.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2017(1):00041-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