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传染病消毒控制的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公共卫生传染病消毒控制的探索研究

梁大桥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63300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公共卫生传染病消毒控制的控制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样本县卫生机构辖区的居民当中选取10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3月开始,截至2019年3月,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间采用常规传染病消毒控制方案下的500例居民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之间采用优质传染病消毒控制方案下的500例居民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居民的传染病控制结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居民传染病发生率,研究得知,实验组居民梅毒、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居民对传染病消毒控制工作的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居民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公共卫生传染病消毒控制中采用优质的传染病消毒控制方法效果更好,还能提高居民满意率。

关键词:公共卫生传染病;消毒控制;控制方法;应用效果

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对国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其控制疾病范围比较广,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为梅毒、艾滋病、肺结核等,还有不同季节性流感,因此工作量比较大,而其服务对象就是本县的所有居民,另外在传染病消毒控制工作当中[1],还包括了对环境、卫生以及食物药品的管理等,本次研究特对本地区内1000例居民传染病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优质传染病消毒控制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本地区卫生机构管辖地区的居民,例数选取10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3月开始,截至2019年3月,将1000例居民依据传染病控制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0例居民中,男性例数为246,女性例数为254,居民年龄在31-72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7.2±1.1)岁;实验组500例居民中,男性例数为261,女性例数为239,居民年龄在33-72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9.1±2.2)岁,此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居民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保证所有居民本身都不存在任何急性传染病,两组居民一般资料差异对本次研究没有影响。

1.2方法

实验组居民采用优质传染病消毒控制方案,①加强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部分新发传染病而言,短时间内可能还没有出现有效的免疫疫苗,因此需要做好对新发传染病的疾病预防工作,在发生传染病的时候,立刻采取相应的操作切断传染途径,对易感人群进行有效的隔离,并且在隔离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需要对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当中的医疗人员的传染疾病认知进行提高,对其进行专业性的技能训练,提高医疗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另外还需要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了解居民的疾病情况,并且教会居民一些常规的预防措施,定期对易感群体进行健康教育。

②控制传播途径:当其他地区出现疫情之后,卫生机构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并且传递给基层部门,让群众加强自我保护,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保证发生地区的人没有携带病毒,定期对疫情区域进行消毒,保证物品不受到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卫生环境的管理,减少病毒传播媒介,保证公共环境的卫生与清洁,将垃圾、人畜排泄物、污水等及时进行无公害处理,在人口密集区域与流动性比较大的区域进行定时的消毒。

另外在当今信息时代,公共卫生事业要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好其传染病的蔓延与控制。并且利用网络对广大居民进行传染病控制方法宣传。

1.3观察指标

①传染病发生率、②消毒控制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传染病发生率

统计数据分析两组居民传染病发生率,研究得知,实验组居民梅毒、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表1:两组居民传染病发生率(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消毒控制满意率

统计数据分析两组居民对传染病消毒控制工作的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居民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表2:两组居民消毒控制满意率(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我国公共卫生传染病的消毒控制预防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依靠公共卫生部门的工作,还需要生活当中每一个人的配合[2]。在传染病的控制过程中,公共卫生部门首先需要做好领头作用[3],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预防医师,并且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传染病健康知识教育,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传染病控制预防当中个,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经费缺乏、新发传染病较多、传染病感染者数量提高等,因此在传染病消毒控制时[4],需要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让其自身具备必要的传染病预防知识,而对于感染患者需要立即给予隔离指标,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而对于新发传染病而言,在没有有效疫苗的前提下,需要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定期对易感人群进行查体,在易感区域进行消毒[5]。

在本次研究中,统计数据分析两组居民传染病发生率,研究得知,实验组居民梅毒、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居民对传染病消毒控制工作的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居民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公共卫生传染病消毒控制中采用优质的传染病消毒控制方法效果更好,还能提高居民满意率。

参考文献:

[1]于英丽.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探索及建议[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4).

[2]马怡怡.上海市某区公立医院消毒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7.

[3]周爱萍,姜荣明,缪金华,etal.小学教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信行现状研究[J].中国校医,2012,26(3):170-172.

[4]陈春阳.浅析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52-253.

[5]刘真.地震灾难中传染病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