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标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高危药品标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冉春雷

(贵州安顺七十三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对高危药品进行标识管理实践,探究其实践效果。方法:建立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小组,对我院2012.12至2013.12发生的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高危药品标识管理规范,对高危药品名称标识、存放标识、使用标签进行统一标准,对比实施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数。结果:通过对高危药品进行标识管理,将管理前(2012.12至2013.12)高危药品护理不良发生时间的例数由15例降低至管理后(2014.1至2015.1)的0例。讨论:加强对高危药品标识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高危药品的发生,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危药品;管理;标识;实践与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361-02

加强护理标识的管理,使用规范化文字、图案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危险或需警示的某些环节进行标示,这些具有行业特征的标示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药物使用所产生的错误在临床较为常见却又无法做到完全避免[2]。为加强人为管理、加强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化、杜绝药品实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本院于2014.1-2015.1对高危药品加强了标示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已开放床位约300张,临床护理科室9个,注册护士126名,其中男性8名,女性118名;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6.5±12.1)岁;根据学历分类:中专8名,大专112名,本科及以上6名;根据职称分类:护士56名,护师46名,主管护师22名,副主任护师2名。

1.2方法

1.2.1成立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小组首先组建管理小组,共12名小组成员,包括组长1名。组长需要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做好以下工作:①与所有组员制定相关岗位制度、工作计划与总结;②做好组员的监督及考核工作;③定期组织小组会议,主持会议,带领组员针对我院高危药品标识管理进行讨论。小组成员需做好以下工作:①通过讨论制订针对我院临床护理单元的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制度,并于标识管理制度进行实践后不断健全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制度;②对全院发生的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1.2.2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定及实施相关标示管理规范通过对我院2012.12至2013.12发生的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共15例次进行分析,主要从机器、人员、设备、环境、给药方法、材料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高危药品未单独存放,护士在取药过程中误将非高危药品拿成高危药品;②没有高危药品标识,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③使用中的高危药品无专用标签;④现临床中无公认的高危药品危险标识。针对以上对我院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的整理与分析所得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参照高危药品安全标准及分级管理策略,对高危药品标识管理规范制定及实施。

1.2.2.1名称标识设计专用高危药品标识,高危药品采用黄色字及红框,非高危药品采用绿色字及边框。药物标签需包括药品规格及中英文名称。

1.2.2.2存放标识将高危药品单独存放,药柜需张贴特殊标识,在白底、红色边框的醒目纸片上写有红色字体和图案,包括医院名称、高危药品警示用语、专用标识。

1.2.2.3使用标签按照药品种类及使用方法为目前临床使用的高危药品设计标签,标签主要分为两大类:①在泵注射器及输液瓶上粘贴使用,主要记录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量、加药时间、配制方法、加药人,采用双人核对法;②在近患者端延长管,主要记录药品更换时间及名称,或输液管上粘贴使用,则标注输注药品的名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前后对比,发现管理前(2012.12至2013.12)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共发生15例,管理后(2014.1至2015.1)不良事件共发生0例。

3.讨论

药品风险在医疗风险中最为常见,尤其是高危药品,更容易在护理环节中产生安全隐患,危急重症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多种高危药品[3]。高危药品包括血管活性药品及刺激性、低渗性、高渗性药品等,多数药物使用静脉泵微量注入患者静脉。根据高危药品种类的不同,其使用方式也各有差异,若护理过程中误将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弄错则会发生严重后果。故护理过程中应严格对高危药品种类进行分类,根据种类明确使用方法并进行标签管理[4]。

本调查发现,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高危药品未单独存放;②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③使用过程中无专用标识;④临床中无通用危险标识。针对以上原因我远采取了应对措施,如:设计并实施名称标识、存放标识、使用标签。通过对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将我院管理前(2012.12至2013.12)15例高危药品不良事件降低至管理后(2014.1至2015.1)的0例。真正意义上促进了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化,基本上杜绝了高危药品乱摆乱放的现象。

综上所述,对高危药品标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婉花,陈怡禄,和凡等.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

[2]黄丽君.持续质量改进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3,21(6):512-513.

[3]邸红军,侯亚红,李雅平等.基于循证护理的重症监护病房静脉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4,29(23):13-15.

[4]谢婉花,陈怡禄,和凡等.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