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罗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计量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罗超

周林罗超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前,电力计量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逐渐取缔传统的电力计量系统。电力计量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保证电力企业正常供电以及工作负荷,对于改善远程抄表和管理线损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电力计量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及运用效果。

关键词:电力计量;信息化技术;运用

1电力计量的意义

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意义重大,电力计量管理所要管理的是电力企业的各种测量结果以及方法,其主要是为了电力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在进行电力计量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内容相对较多,电力计量装置性能的评价和信息的管理都是其主要的内容,因此,电力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电力计量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负责人员应针对现实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手段,规避电力计量出现较大误差的情况,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也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发现问题,那么就要及时的以实际运输情况为依据,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改良电力设备,使电力设备能够更加的节约能源,使企业的利益能够最大化。

2电力计量现状分析

电力计量是指电力企业在进行具体电力工作时,将各方面用电量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保存起来,以便后期可以参照该数据进行用电量收费。虽然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各项工作都更加科学准确,但是根据对电力企业电力计量工作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在当前计量时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电表负载量大的问题,这也是现阶段最常见的问题,当电表负载量增加时,容易导致实际用电量与电表所呈现出的用电量差异较大,减少电力企业经济收益;二是缺少对电力计量装配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电力企业尚未制定出完善监管机制时,就容易引发该问题,最终导致用户出现窃电现象;三是电力计量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通过对电力计量工作的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发现很多电力计量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都存在着不严谨、不认真、偷懒等问题,部分工作人员在安装电力计量装置前,为了节省时间,出现不检查的不良情况,导致部分故障设备被安装,此时影响了电力计量准确性。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电力计量现状不容乐观,要想让电力企业可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需及时弥补上述不足,提高电力计量准确性。

3电力计量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3.1在检定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检定管理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实验室中的检定管理。主要有三相能表和单相能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扫描条形码技术,保证在检定工作中可以自动呈批次生成记录。而后,利用检定装置的结果将检定信息上传到电力计量管理系统。电压、电流以及组合式互感器的检定工作中,需要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录入信息;同时,通过检定装置将有关信息上传至电力计量管理系统。此外,检定电力计量器具和电力计量标准用具时,若是需要将信息上传至计量管理中心,则需要通过手工形式录入器具和标准用具的原始信息;若是需要将信息上传至检定部门,则需要通过手工的形式将原始的检定信息等内容录入系统。第二,现场检定运用信息化技术。

合理使用现场校验仪,针对互感器和电能表进行校验;同时,利用校验仪的接口将检定数据传至管理系统。第三,质检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对质检台、走字台完成电能表质检,并利用无线条码采集器上传检定数据。

3.2在综合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电力计量的综合管理主要包含工作计划、设备轮换以及统计分析等。第一,在设备轮换时间的分析和统计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力计量中实验报告的标准校验仪等计量用具实施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并将统计和分析数据上传至管理系统。此外,计量设备等器具的检定时间和周期也需要融合到统计和分析工作中,且需要将有关数据上传至电力计量管理系统。第二,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工作计划。主要是以月、季度和年作为计划的标准,合理计划互感器、电能表以及标准设备等相关仪器用具的检定工作。一般以报表的形式体现工作计划。第三,统计分析管理相关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能减少此类工作的周期,并提高其工作质量,故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记录设备的运用状态、计量工作指标等。

3.3在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电力计量设备管理是电力企业顺利开展计量工作的有效保障。电力计量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计量结果的精准性;同时,现代化电力计量工作中使用的设备较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而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在电力计量设备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首先,需要将电力计量设备的原始信息录入管理系统;而后将对应的检定、维修等工作计划录入系统中,设置提醒功能,确保及时对设备进行检定、检修。其次,对于检定不合格、需要更换或是维修的设备进行记录,并录入管理系统。

4提高准确性的方式

4.1了解正确使用电力计量的方式

线路两侧表法、主副表法以及值班运行记录法是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较为普遍的电力计量方式,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应根据实际的计量工作,科学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电力计量。线路两侧表法主要指的就是将两个电能计量装置分别安装在关口线路的两边,通过电能计量装置对电量进行结算。在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应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测,从而规避出现较大误差的情况。并且在进行检测时,还应以线损计算方法进行电量追补,从而使得电力计算量得到提高。主副表法主要指的就是在同一个关口计量点装设同等级的两块关口表,并且所装设的两块关口表的电压互感器以及电流互感器均要相同。同时还要保证这两块关口表要使用一样的电压互感,将其中一块关口表设置为主表,另一块则为副表,副表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主表的数据用来结算电量。主表与副表在确定之后,其位置就不可以更改了,并且还要定期对两块关口表进行校准,如果出现两块表误差较大的情况,应立刻报告给有关部门,尽快安排人员修理。值班运行记录法主要指的就是当电力计量出现较大误差或者电力装置发生故障后,在一段时间内,以变电站值班人员运行记录里的口线路负荷量为依据,将这段时间内的平均符合计算出来,再与时间相乘,从而计算出追补电量。

4.2及时引进先进设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力企业也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逐渐开始引进各种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传统的电能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设备以及技术正不断的进入到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过程,对其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产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甚至许多企业都已经能够对数据进行远程管理。

结语

电力计量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电力企业为保证计量设备稳定、安全运行的关键,也是电力营销工作的重要环节,且能够有效防止窃电现象。信息化技术在电力计量中的运用,便于电力企业完善计量设备管理、数据传输以及电能表运用等工作,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水平,为人们提供高效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易发胜,粪海刚,汪海鹰.适应性电能量信息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8):2737-2740.

[2]张晓冰,李云辉,曹伟.基于功率潮流分析的电能计量新方法[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6,20(6):87-93.

[3]赵卫东,董雪峰.电能量信息采集及控制培训装置研制及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