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关注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谈如何关注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

董辉彦

董辉彦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二中

语文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可农村初中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课外阅读量很少、写作水平偏低、各种能力缺乏。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它的存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了,朗读文章还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更谈不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也写不好一篇几百字的文章。

面临存在的实际问题,观察自己的教育对象,探究他们学习语文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通过观察和探究,我悟出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一些特点。

一、对新学科兴趣浓厚,对语文课置若罔闻

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学生不断接触新开设的课程,由于他们处在生理发展的活泼好动阶段,求新求异的兴致很厚,对新学科往往抱有新奇感,这本来是好的,但他们对新课程产生专注心理,自觉或不自觉地淡漠语文学习,把它放到次要地位,有的甚至对语文课置若罔闻,对语文的学习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去学语文。背一首古诗词,不如记一个理化公式,看一篇好文章,不如多练习几道理化题目。

二、认为语文是一门学得“费力不见效”的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费时久、见效慢的课。目前,由于升高中、升大学都以分数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升学体制。各门学科的总分越高,越有把握升重点学校。比较而言,语文课的学习既费时又不讨好。其它学科则不同,比如政史地课,要想拿高分只需“临阵磨刀”就行,时间短,见效快。学生不喜欢“拉锯战”,只喜欢用“突袭”的学习方式来取得好成绩。这是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因素。他们认为,面临考试,背一个小时语文还不如背一个小时政史地划算。还有的学生为了和同学拉开分数差距,力攻数理化,因为理科最容易拉开总分的距离了。从升学的迫切心理出发,不少学生宁愿挤占语文课的学习时间,攻其它学科。

三、不重视多种文体的写作训练

在语文学习的内容方面,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写作文,初中学生往往倾向于感情浓烈的记叙文和散文,自认为得心应手。记叙文和散文从小学开始写起,已经习惯了,殊不知,它是作文的难点。而对游记、说明文、议论文缺乏写作兴趣,总认为又不要到哪里去旅游,游记没什么可写;说明文枯燥无味,找不到线索或顺序,难写;议论文抽象难懂,难找论据,更难写。对写这一类作文头疼,畏惧,“写作难,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有的甚至厌学。以至初中毕业了,常用的应用文也写不完整。

四、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只爱听故事,看动画故事,不爱讲故事。因为地理关系原因,农村交通闭塞,孩子们很少走出大山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机会与城里的孩子交友、谈心。所以,普通话是个难点,说起来扭扭捏捏,吐字模糊不清、字音不准。大多数孩子不善于口头表达,也不愿表达,生怕方言味太浓受同学嘲笑。这样,语言环境造成学生缺乏自信,主动要求口头表达的现象就少之甚少。日常生活中由于对普通话缺乏训练,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偏低。课堂上老师要求复述故事时,他们的表现往往是语言上结结巴巴,内容上东拉西扯;情节上缺乏逻辑;主题上词不达意。

五、娱乐时夸夸其谈,写作文东拼西凑

初中学生大都处在少年时,他们爱娱乐,天真、好动,幼稚、感性。感知也有明显发展,但知识的连贯性不强,理解力不够,尤其是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娱乐时,你一言,我一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昨天的网络,今天的QQ,无所不能,无处不通,可一到上正式课堂写作文,就像“秋天霜打的茄子——蔫了”,不会“再造想象”,也不会夸夸其谈了,只会东拼西凑,缺少情趣。把完成作文当作是一项任务,一件苦差事。

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主观上分析,

1、初中学生年龄具有过渡性特点,生理上有较大发展,标新立异的兴致很浓厚,好奇心很强。过多地重视新开设的课程,让新开设的课程学习有一个好的开头,打下一个好基础。

2、农村初中学生大多语文基础差,他们常常自卑,缺乏自信,对语文学习怀有厌倦情绪,存在懒惰行为。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后无所事事,享受不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愉悦。语文学习成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实写照。

3、对语文学习认识出现偏差,没有认识到“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对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缺少学习的兴趣。认为会说一点普通话,认识几个字,能写几篇文章,语文就算学好了,能真正找到好工作挣到大钱的还是要靠数理化。另外,学习好语文课程,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与不学是一个样。考试只是碰运气,应付了事,投机取巧。

二、从客观上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语文难于夺高分,便对它产生逆反心理。

2、农村社会环境的制约。农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家庭、学校语言使用泾渭分明,这样的语言环境,必定给语文学习带来了诸多不利。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少年)”,他们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相互照顾,课外的学习时间没有保障。

3、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教育薄弱,学校各项条件受到限制。“信息来源”窄,学校虽然有些电脑,但只有在上信息技术课才开放,且不用于学生查寻学习资料。校外网吧禁止进入。学校图书不仅数量少,而且使用率也低,没有定时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借还图书,不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文读物。

4、人文守旧观念的阻挠。不少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有片面理解,深怕学生看课外书影响“正课”学习,对学生读课外书,不是热情支持,而是横加制,“呵”斥其人,没收其书,还要“悔过”“具结”。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针对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及原因,积极采取对策,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