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徐金金赵琳

徐金金赵琳(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00222)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09-02

【摘要】人文素质培养是我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因其人文学科性质和必修公共课程的独特优势,成为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平台。在分析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人文素质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较好地处理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使每个人达到智力、德行、情感、体质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发展,完善人的综合素质。

二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发现,一方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商品意识的泛滥严重侵蚀着医学生的人文情怀,主要表现为:学习方向不明确,功利思想较强,缺乏爱心,社会责任感淡漠;以自我为中心,关心他人不够;缺乏吃苦奉献精神,节俭意识淡薄;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基础素质欠佳;传统文化底蕴明显不足等;另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具有应急性、实用性的特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重语言训练,轻素质培养,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现象较为普遍。。就教学目标而言,教师英语教学的目标多是教授学生语言点和语法点,缺乏对课文人文知识等背景知识的深度挖掘。就教材而言,教材内容虽然丰富,但与学生专业联系不太紧密,没有真正体现医学生的职业特色和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结合的综合学科,其本质是科学与人文的融通。传授防治疾病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才能在医疗实践中真正体现出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与关怀。,根据中华医学管理学会针对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情况的一项问卷调查,人为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高达98.4%,其中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引发纠纷的有49.5%。对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培养的缺乏是导致这些医患纠纷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可见,中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亟待加强。

三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学科性质和课程内容决定了它在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优势,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良好平台。语言蕴含文化属性、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人文性是语言与文化的天然纽带,此即语言的人文性。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疗、教育、社会、家庭和宗教等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质媒介和通识教育教材。高职高专英语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英语是一门针对高职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至少开设3个学期,英语A级、四级考试成绩对大学生毕业和就业均有重大影响。可以说,和医学院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相比,公共英语的学习人数最多,授课学时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影响面也极为深远。因此,大学高职公共英语和人文教育能够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充分发挥英语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在不增加教育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行之路。

1.注重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

自1862年清朝京师同文馆开办外语教育以来,以英语语种为先行的工具型外语教育一直处于外语教学的主导地位,虽然我们在研究外语教育法时也认识到外语课的教育意义和教养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强化的仍然是语言教学的工具作用,而其教养作用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教师们过多注重学生英语“四会”能力的培养,过多强化商贸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的市场性,严重弱化了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淡化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将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

首先,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医学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该大纲必须充分体现出“人文”的特点,制定的内容要考虑到现实教学中能有利于多“人”的参与,还要考虑到容纳丰富的“人文”内容。该大纲应明确英语课程人文教育教学的目的:让师生充分认识该大纲不仅仅是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动力并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该大纲应该结构合理,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如对具体的课程和具体的课时安排,对医学生需要的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人文知识等内容的安排。

其次,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要深挖课文中的人文主题,立足于人文教育设计课堂活动。在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有意识地启发他们对语言活动中的主题(如仁爱奉献、感恩回报等)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和理解,让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医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因此,思想性强、贴近社会生活、紧跟时代发展、人文性强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人性启迪与感悟,真正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医学人才。

2.将医学生人文教育延伸至第二课堂

作为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延伸,英语第二课堂无论是在提供语言实践平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塑造人格气质等方面,对提高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与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优秀人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从高职公共英语的角度看,要积极以英语为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立无线英语广播电台、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医学知识园地、举办医护英语知识竞赛、英文诊病大赛,医护英语对话诵读大赛、临床模拟演练大赛等英语主题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从多方面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

此外,注重加强第二课堂课程规划设计。英语教师应精心准备,负责组织筹划并协助完成各项英语活动的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要有完整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活动总结等,指导教师对具体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是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内容和形式上的精心设计既能发挥第二课堂对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3.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文型”师资队伍是成就一流高职院校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知识的学习、真理的追求、人生的感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道德文章,堪称楷模”就是前人对教师最真实的写照。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有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现有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文化修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使其达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外语教师的特点是语言文化教师,其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应提高在医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会语言而学会“做人”。同时,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人文知识、修养和造诣,具备进行人文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既要传授语言知识给学生,又要把文明道德、行为规范、做人准则教给学生。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有宽厚的专业素质,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中文、历史、地理、音乐、艺术等知识,具有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熟悉欧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会讲一口标准流利的中、英文,精通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灵活操作电脑,制作适用的多媒体课件。一名英语教师如果缺乏对多学科知识的驾驭和整合能力,是很难完成教材所赋予的人文教育使命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体现在教师高尚的师德学品、渊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所共同凝聚的人文精神之中。

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更好地发挥英语育人的作用。只有培养具有外语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复合型医护人才,才能适应英语教育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符合信息时代和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相信,只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与实践,公共英语教学必将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斌,石凯.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10(2).

[2]周涛.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J].海南医学,2009,20(3).

[3]江晓东,隆玉婷,盛建萍.《医学生人文英语选读》简析--兼论医学生英语课程人文教育资源开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4(1).

[4]朱荔芳,陶丽君,朱敏,等.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华医学教育,2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