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火鸡、家兔同时发生巴氏杆菌的诊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1

鸡、火鸡、家兔同时发生巴氏杆菌的诊治

李焕英

巴氏杆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发病,死亡率很高,对养殖业危害很大。现将一起鸡、火锅和家兔同时发生本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贵州省平坝县白云镇李某院内散养的约80日龄的21只火鸡和105只小公鸡,以及一墙之隔的另一户圈养家兔几乎同时发病,并不断死亡,仅次于天火鸡毛只,小公鸡16只,青年兔9只。

2、临诊症状

病禽精神极度沉郁,离群靠在墙根处,头号陷于翅下蹲伏不动或闭眼昏睡,翅尾下垂,羽毛粗乱,不食,冠、髯呈紫黑色;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粘性分泌物致使其不断甩头中吞咽,排经色带血稀便;有的发病火鸡头颈歪斜,单侧眼结膜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冠、髯肿胀呈紫黑色。病兔体湿升高到41.5以上,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流粘稠带血的鼻滋,眼结膜红肿发炎,粪便不成形,迅速消瘦,于发病1-3天后死亡。

3、剖检变化

剖检4只火鸡和11只小公鸡,病变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明显充血,皮下组织及腹脂肪有出血点、内脏器官多见血性斑点;肝状脂肪出血。火鸡的十二指肠出现纤维素性肠炎变化,剥去纤维膜可见肿胀的肠壁呈鲜红色。剖检病死兔6只,主要病变为鼻粘膜覆有脓性带血的分泌物,喉及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有大量红色泡沫;肺充血出血水肿,有坏死灶,有的肺表面覆有纤维性渗出物;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膜、肠粘膜有出血点,肝变性有坏死点,胸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液。

4、实验室检查

4.1病菌分离培养及镜检

取新死鸡、火鸡和兔的肝、心血及脾作病料,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其中,37℃培养24h所分离出的病菌培养特性基本一致。在鲜血琼脂上长出圆形、光滑突起、边缘整齐、直径2-3mm呈灰白色奶油样有光泽的菌落;麦康凯琼脂上无可疑菌生长,在普通肉汤中均匀混浊,管底有沉淀,上有菌环。取培养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散在、成对或短链状排列、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4.2生化鉴定

所分离出的病菌均能发酵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蔗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和麦芽糖,不能液化明胶,MR和VP试验均为阳性,根据所得化验结果鉴定为巴氏杆菌。

4.3致病性试验

4.3.1取鸡、火鸡及家兔的单独分离菌24h肉汤培养物,分别于小白鼠腹腔接种0.5mL,接种后36h内全部鼠死亡。

4.3.2取病死鸡、火锅体内分离菌的24h肉汤培养物0.5mL,分别皮下接种于1kg左右的健康小公鸡2只,结果试验动物于接种72h内均被致死,从其体内回收到所接种的病菌。

5、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对发病兔肌注链霉素每日2次,每次按每公斤体2万单位的量连用5天,对不食的病禽每日2次每次按每公斤体重10万单位的量肌注链霉素连用3天。同时于兔精料及禽料中按每公斤体重6mg的量投服氨苄青霉素粉,连用5天。畜禽圈舍、地面、用具及桶料等每日暮途穷次用0.4%的过氧乙酸进行消毒连用法天。采取这些措施后疫情迅速被控制。

6、小结

6.1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病程短,有时来不及治疗便很快死亡,所以除了加强管理,坚持消毒,不多种动物混养外,定期进行抗巴氏杆菌病免疫接种及饲喂预防性的药物,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6.2根据动物致病性试验,从兔体内分离的病菌可互相致死,如此的强毒株,其血清型是一种还是多种(因条件所限未进行血清型鉴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