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作文能力--中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方法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作文能力--中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方法的探索

李英琼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写作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学生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原材料,用思维方式加工、整理,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的表达。然而对同一种事物,有的人能领悟到深层的意义写出好文章,有的人却举笔无言或内容形式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这就是思维能力的差异。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来培养,教师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并以这种思维训练活动进行写作,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写出好的文章。加强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训练发散思维,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型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显现出多维发散状,这种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1.善于启发,把思维呈多维发散状。

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应进行点拨,开启学生思维。如笔者执教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时,要求学生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题自拟,文体不限。因前一单元刚学完说明文,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便会定格在说明文--介绍桥的种类及实用功能,知识面广的学生能写出桥的历史及桥梁所历经的沧桑;对桥所知极少的学生却只能围绕某一座桥说明其外观及结构。这时,笔者及时引导,启发学生紧扣“桥”字进行多发思维:从桥名入手,如陆丰的“迎仙桥”把“迎仙”与桥梁联系起来写其“神异”;从有关桥的诗歌、对联入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从写景入手,如陆丰八景之一的“仙桥夜月”写桥身之美与环境协调之美;从经济入手,写桥带动经济的腾飞;从交通功能入手引申到人与人的沟通等。在笔者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写成小说《桥的故事》,从桥的变迁、商客的变化写祖国繁荣、百姓康乐;有的写成散文《桥之乐》从桥头小憩、评桥品桥抒发社会和谐、人际感情醇厚;也有的写成记叙文《连心桥》写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抒发美好的愿望。教师通过启发点拨,学生思路开阔,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顺向、逆向、或纵向、或横向的灵活思考,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假设。思维发散得好,可供选择的东西就多,所选取的结果就新颖而富有创造性,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有深度,而且新颖独到,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智力激励,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拓宽思路。

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心理学奥斯本所创,这是一种集体性的发散思维,利用团体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中国式”译义,即集思广益。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智力激励法,对开拓学生的思路有直接作用。如采取“作文素材、写法汇报交流会”的形式。教师事先布置作文题如:《父亲》。要求学生搜集素材,拟好提纲,在“作文素材汇报交流会”上由学生汇报写作构想:写什么题材,怎样组织材料,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写出心目自己的父亲的形象,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引导学生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产生出不同凡响的新创意或新方案。经过交流,写出来的文章就更有深度了,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挖掘身边的人和事,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生思路开阔,写作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

3.同题多作训练,发展多向思维。

同题多作即同一作文题目进行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构思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提到锻炼。如体裁训练。以“茶”为题,要求学生以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记叙文等写几篇不同体裁的作文,加强学生对文体的认识,使学生审题时不会被一种体裁所束缚。也可以以同一题目不同内容表现不同主旨进行训练。如用“妈妈的爱”为题进行训练,写作时,可以正面或侧面去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也可以把母亲的爱进行扩展,写母亲对社会、对他人的爱,来表现母亲宽广美丽的胸怀或高尚的情操。

二、训练集合思维,提高概括能力

集合思维就是在构思活动过程中,把发散开去的思维内容加以类比、分析、选择、归纳,再确定目标,所以也称集中思维或概括思维。

人的思维活动中,概括是个极重要的环节,没有集中概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难以从抽象到具体。思维概括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整个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写作构思有很大的影响。列宁在讲到《资本论》时说:“《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相联系的思想。”写作过程中,集合思维对多个环节都有指导意义,如观点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事件的评价等。集合思维的训练可以按下面的几种方法进行。

1.在比较分析中优选有新意的内容。

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这些主题有可能牵强,有的可能肤浅,这时就需要去分析比较,去伪存真,通过集合思维排除不符合题意或一般化的立意,确立一个最有新意最为深刻的主题。如以“校园生活”为题,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有繁忙的学习生活、有师生间真诚的关怀、有同学间纯真的友情,这些都是校园生活的内容。构思时运用发散思维把校园生活的内容一一展现在脑海中,写作时,就应把发散出去的思维收回来,通过选择和比较,确定有新意的主题,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文章便不会落入俗套。

2.训练对情节概括与人物形象评价。

这种训练题材广泛,可以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如读过一本小说,看过一部电影、听过一个故事,学过一篇文章,都可以让学生概括其主要情节及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舍枝叶取主干,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不能按故事的原本完全照搬,要有概括性;评价人物形象,要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内涵,然后再进行客观的评价,因为不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样才不至于片面。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看电影、讲故事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概括、分析训练,无形中提高学生写作时对文章立意、结构安排与人物塑造的整合能力。

三、训练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据天津市教科院张武升院长关于中学生创造思维的研究表明:“中学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的发展”这就为作文教学中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科学依据。创造思维训练关系到一个人创造能力高低,加强对中学生创造思维训练,开发学生创造能力,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能不断提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认识、新方法、新的精神或创造出新的产品。对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下面两种方法进行训练: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开启创造思维的大门。

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的源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想象能力决定了他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写作从本质上讲它也是一种创造,就像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如写科幻文章《月球遐想》可以描绘月球奇幻景象让人惊叹;可以偶遇外星生物教人毛骨悚然;可以漫步月球险象环生;可以巧遇嫦娥令人凄婉断肠。学生依据已学的知识及搜集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联想在脑海中再现月球图景,然后通过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写出来的文章便立意新颖,富有独创性。

对课文的续写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续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通过想象续写课文的结局,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识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丰富他们合理的想象能力。如续写七年级上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课文结局,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像。学生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被骗子驳得哑口无言;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并治小孩“说真话罪”,有的想象皇帝在人们的骂声中恼羞而死;有的想象愤怒的人们冲进皇宫,皇帝仓皇出逃,人们选出贤明君主……种种不同结局,都是学生丰富想象下创造出来的。通过续写结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训练。

2.培养辩证思维,学会辩证分析写作材料。

客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存在着对立与统一。写作材料的选择时,应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如:成语“班门弄斧”,一般用来讽刺哪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假如我们辩证地去分析,敢于在“班门”弄斧的人倘若不是自信之人,也许就是创新之人。正如华罗庚先生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不拘泥于陈规,学会运用辩证思维从事物的对立面去考虑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辩证思维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学生在掌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要注重在写作实践中进行反复练习。从熟悉、浅显事物开始,再逐步尝试去分析较为深奥的事物。在选择写作材料时,要留心生活中普遍现象,同一事物,能透过现象找本质,从不同角度,运用辩证思维,写出来的文章更是立意好、题材新,渗透着普遍辩证色彩。

发散思维、集合思维和创造思维包括了写作过程中的所有思维形式,发散思维、集合思维是写作过程的基本思维方式,而创造思维则是写作过程中的高级思维方式,它指导着整个写作过程。教师在思维训练时必须遵循训练原则,循序渐进,通过科学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