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崔艳艳

(潍坊市临朐县冶源镇中心卫生院杨善分院山东潍坊26269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进展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5例进展性脑血栓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实验组45例进展性脑血栓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HISS评分为(10.24±2.78)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进展性脑血栓;安全性;低分子右旋糖酐

在临床神经内科中,脑血栓属于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形成多由脑动脉内膜病变导致且血液粘稠度增多,使得患者的血流缓慢,进而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或者堵塞[1]。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生局限性障碍,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发展为进展性脑血栓[2]。对脑血栓的治疗,超早期(3-6小时)可选择溶栓治疗,但大数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临床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患者,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中,进一步对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均为在我院治疗的进展性脑血栓患者,共90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为45例。实验组当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占比为26:19;年龄为43-70岁,平均年龄为(53.64±5.18)岁。对照组当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占比为24:21;年龄为43-67岁,平均年龄为(53.56±5.12)岁。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并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组间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脑水肿,合理降低血压进行常规治疗。

对照组:本组进展性脑血栓患者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每次500ml,每天1次,共治疗5-7天。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方法为腹壁皮下注射,每次5000u,每12小时1次,治疗5-7天。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进展性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

1.3.2疗效判定标准[3]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NHISS评分减少≥9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NHISS评分减小46%-89%;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NHISS评分减少<18%,或者增加>18%。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核对本研究中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用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P<0.05。如表1所示: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流程,且并无肝肾功能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脑血栓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着脑血栓局部缺血证的继续发展,或者再生成阶段,则衍生为进展性脑血栓[4]。低分子肝素属于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首选药物,可改善脑部循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进展性脑血栓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巨大的影响,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出现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5]。因此,临床应加强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对于进展性脑血栓的治疗,主要以消除脑水肿、防止再栓塞、改善脑循环等为主,低分子肝素在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6]。低分子肝素属于糖胺聚糖,由一种较短的多糖链构成。具有较高的抗凝作用,可有效发挥拮抗凝血因Xa以及凝血酶作用。患者使用该药物治疗后,可抑制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释放以及黏附,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无影响[7]。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HISS评分为(10.24±2.78)分,相较于对照组(15.82±3.24)分更低,P<0.05。结果证明,将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进展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仅如此,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不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进展性脑血栓,使用低分子肝素可将患者的脑部微循环有效改善,可防止脑细胞坏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宗睿.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33-34.

[2]尹魁明,肖爱玲.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2017,37(1):106-108.

[3]李国栋,薛晓琳,马珊珊.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荟萃,2015,30(10):1130-1135.

[4]区健刚,陈朝进,张丽娜,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52-154.

[5]高跃强,杨杰.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8):36-38.

[6]许晓波.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3):94-94.

[7]丁霞.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