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邓建敏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绩效评估是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在20世纪早期引进,目的是通过评价政府的工作成果和管理效率来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政府绩效评估理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作为评价与改进地方政府绩效的一种重要工具,,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做好这一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对提高我国政府绩效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绩效;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一、研究背景

政府绩效评估是国家行政改革和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学术界关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也从2003年以来不断上升并于2008年达到高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评估模式与基本技术路线的不成熟,绩效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实践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开展全面、连续性、可比较的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二、文献综述

按照学者的研究,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在“目标责任制”的旗帜下实施,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21世纪,在自上而下的系统推进模式下,目标责任制依然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载体,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关注焦点。当然,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浪潮推动下,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我国政府确立新的施政理念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切要求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一)关于绩效评估基础理论的探讨。主要包括对绩效评估的内涵、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由于公共部门本身不像私营部门那样可以用量化的评估尺度去衡量其利润,因此学者们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彭国甫(2004)研究了如何界定绩效评估的性质:1.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政府绩效评估,是运用科学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政府绩效评估以绩效为本,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

(二)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制度设计的研究。倪星(2007)指出,当前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其中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主要包括有:1.指标体系不统一,各地差异较大。2.指标设计主体单一,缺乏代表性。3.指标内容的泛经济化,扭曲评估方向。4.指标数据缺乏真实性,水分较大。同时指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流程,包括地方政府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绩效评估特征分析、绩效评估目标的分解、绩效评估指标的筛选与测、指标权重的确定等五个基本环节。

(三)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彭国甫(2007)认为: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认识上存在不足应在理论和认识上对政府绩效评估这一问题给予重视,但是我国政府目前对此在理论和认识上都存在不足。

三、理论基础

(一)绩效。

关于绩效的内涵,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

1.凯恩贝尔、迈克罗依、奥普勒和塞格提出,绩效是员工自己控制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绩效是多维的,没有单一的绩效测量绩效是行为,并不必然是行为的结果这种行为必须是员工能够控制的。这种观点把行为而不是把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目标等结果作为绩效。”

2.卡兹和卡恩于年提出三维分类法,把绩效分为三个方面加入组织并留在组织中达到或超过组织对员工所规定的绩效标准自发地组织对员工规定之外的活动,如与其他成员合作,保护组织免受伤害,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建议,自我发展,等等。

(二)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等,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三)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对整个政府部门为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的测评,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的持续提高,社会公正与平等,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变,精神文明的提高等方面的评估。

四、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从以学术研究和评估实践进展来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还面临着较多不容回避的问题,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依然存在一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比如:由于绩效评估研究的跨学科性,整合多方面知识进行研究十分困难。绩效评估往往涉及到心理学、企业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和公共行政学等多学科知识,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真正能把这几者融会贯通就更加困难了。

2.评估的主体比较单一,多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评估。对政府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估,是以评估过程的民主性和评估的主体的多元化为前提和保证的。

3.评估指标的技术定位偏差。绝大多数研究机构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采用主观性指标或主观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式。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体系的建立。

学习西方绩效评估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由于绩效评估研究的跨学科性,整合多方面知识进行研究十分必要,绩效评估往往涉及到心理学、企业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和公共行政学等多学科知识,要真正能把几者融会贯通。

(二)强化权力机关和民间机构对政府部门的评估,落实公民评议政府的制度安排,建立多重评估机制。

构建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必须明确谁来评估的问题,它决定了评估是否全面、客观、公正、准确。政府绩效如何,不能只由政府部门自己来评价,也不能只由其上级管理部门来评价。

参考文献:

[1]朱继岩,何建中.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缺陷及其改进[J].工作视点.2007.

[2]彭国甫.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

[4]崔述强,王红,崔萍,闫明,陈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06.

[5]倪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与筛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作者简介:邓建敏(1994.08—),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研究方向:公共部门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