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的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对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的实证研究

陈文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本次研究,以结合了传统的选择法和国际流行的DTC问卷法对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语际语用能力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中国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语际语语用能力整体偏弱,在交际过程中,学生具有初步的“语用意识”,但“语用策略”普遍缺乏。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语际语用能二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英语给国人与世界的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能性,二语学习受到广泛重视,二语启蒙越来越低龄,二语的学习时间也越来越长;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立背靠行业立足于实践,强调操作与应用,对于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二语的学习也具有这一特性。正式基于这样的教育教学背景,本次研究的关注点选择为“语际语语用能力”。本次研究,对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语际语用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1语际语用能力的“工作定义”语际语是介于源于和目标语的一种语言,是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用语言形式。语际语语用能力是语际语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笔者的研究(陈文,2014),语际语语用能力的工作定义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视“言语行为”为核心概念;其次,强调“语用意识”;最后,包括“语用策略”。

2研究设计本次研究的问卷,结合了传统的选择法和国际流行的DTC问卷法,对问候、请求和恭维三种言语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故本次研究的研究的对象为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基本上为浙江某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调查随机发出问卷100份,收回60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女生40份,男生13份。

3结果分析由于过往的很多研究均已证明语际语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不具有相关性(洪岗1991等),因此本次研究的结果分析,不再对研究对象的语言能力进行分专业的相关性分析。然而就本次研究而言,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语际语语用能力仍然偏弱。本次研究针对问候、请求和恭维这3种言语行为的测试题,没有同学全对,仅3位同学错1题,7位同学错2题。答题准确率在55%左右。

问候是3种言语行为中答题准确率最低的,You’dbetter是表达祈使语气的结构,而绝大部分同学都把“you’dbetter”的结构认为是表达问候、关心和慰问的一种方式,仅4位同学对“you’dbetter”的使用作出准确判断出。这是造成问候答题准确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该题语境中,对话双方是外教与学生的关系,虽然受测试学生,都表现出了关心老师的“语用意识”,但在具体表达上用了“You’dbetter”的策略,适得其反。

在请求的言语行为中,学生普遍都具备了了解用“Wouldyou…”或“Couldyou…”的句型来表达请求的语用意识,但将这一准则“放诸四海而皆准”,忽略了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比如,“Wouldyoubesokindasto…”的句型,在餐厅点餐面对服务员时显得过于正式;“Couldyoupossiblehelpmewith…”的句型在面对一位关系非常要好的同学时又显得有些见外。因此在请求的言语行为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客气和委婉的表达法去寻求帮助的语用意识,但在交际实践中还缺乏灵活的语用策略进行应变。

恭维这一言语行为在本次研究中准确率为68%,相对较高。从本次研究来看,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懂得应对别人的夸奖,用传统的东方式“否定”是不礼貌的。但是对于应对恭维的策略也仅仅停留在“Thankyou”上。

最后,女生的答题准确率普遍高于男生。

总而言之,中国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语际语语用能力整体偏弱,在交际过程中,学生具有初步的“语用意识”,但“语用策略”普遍缺乏。这也就解释了本次研究中学生能够对言语行为的表达能够做出判断,但无法判断微妙的语气上的差别的现象。在未来的二语研究与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学生语际语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英语的交际作用,更好地与世界沟通。

参考文献1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4期,19912陈文.AnInvestigationintoChineseEnglishLearners’PragmaticCompetence———fromthePerspectiveofComplimentResponseStrategies[D],20133陈文.论“语用能力”的内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