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癥颗粒联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

/ 2

抗癥颗粒联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

沈汉章1高振英2张严峰3苏昀4

沈汉章1高振英2张严峰3苏昀4

(1.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4.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抗癥颗粒联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分析中药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减轻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00例患者按1:1完全随机化分为两组,治疗组(G1组)50例,抗癥颗粒联合化疗;对照组(G2组)50例,单纯化疗。结果:5年内G1组复发率17.43%;G2组25.46%,P<0.05。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发热等不良反应较G2组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癥颗粒联合化疗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临床复发率低,不良反应率低,因此积极研究中医药在外科的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化疗;膀胱癌;术后复发

【中图分类号】R69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65-02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膀胱灌注治疗是目前治疗表浅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但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食欲不振、低热等不良反应。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通州区中医院泌尿外科治疗表浅膀胱癌患者100例,探讨中药联合化疗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应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入组患者共100例,病理均证实为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综合上述表格,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手术方法:100例患者均行TUR-BT术。术后即刻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以后中高危患者每周行膀胱灌注,共八周,以后每月一次,6-12月。

2.2术后治疗:

治疗组:G1组抗癥颗粒+化疗。对照组:G2组化疗方法同G1组。

抗癥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基本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猪苓10g,黄芪20g,黄精15g,灸甘草6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龙葵30g,蛇莓10g,薏苡仁30g,莪术20g,乌药10g,王不留行10g,炒谷麦芽各10g,随症加减:脾肾两虚加陈皮12克,山药10克,杜仲10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肝郁气滞加醋柴胡6g,郁金10克,香附10克;尿血者加小蓟15g,藕节炭15g,蒲黄10g。中药颗粒开水冲服,日1剂,分早晚口服,疗程至术后2年。

化疗方法:采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0930105)作预防复发灌注药物。THF30mg溶于30ml灭菌注射用水,经导尿管灌注入膀胱内,并平卧、向左、右、俯卧转动体位,共保留45分钟。疗程: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一次,6-12月。

2.3观察指标

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2年后每半年复查,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如有可疑病变,即行活检以明确有无肿瘤复发。并定期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2.4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的fisher检验。

3结果

3.1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病例均完成灌注治疗,术后随访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

3.1二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4讨论

TUB-BT术后有10.0%~67.0%的患者在12个月内复发,术后5年内有24.0%~84.0%的患者复发[1]。膀胱内药物灌注疗法仍是预防TUR-BT术后复发最为常用的方法。盐酸吡柔比星(pirarubicin)作为新一代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由于其结构的改变使其抗肿瘤活性明显提高,进入肿瘤靶细胞的浓度增高,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减小,半衰期缩短,心脏毒性明显降低[2]。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注预防复发效果好,副作用少,是一种较好的的膀胱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任何膀胱灌注化疗药物都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尿频、尿急、肉眼血尿、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减少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减少原发性疾病的产生,改善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3]。自拟抗癥颗粒是通州区中医院泌尿外科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协定方。方中太子参、炒白术、猪苓灸甘草,类似四君子汤,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有强壮作用,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还能保肝、利胆、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抗肿瘤。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通过加速糖异生酶活性的提高发挥抗癌效应,猪苓煎剂确有降低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功效,其效果与BCG类似,但无BCG之副作用,且费用低廉,方法简便[4];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润肺;灸甘草甘温益气,合太子参、白术可加强益气补中之力,又能调和方中诸药,起到扶正固本作用,患者正气旺盛,邪气不易伤身;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薏苡仁煎剂、醇及丙酮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蛇莓: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龙葵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通淋;莪术破血行气,挥发油制剂对多种癌细胞既有直接破坏作用,又能通过免疫系统使特异性免疫增强而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从而具有抗癌作用[5]。全方起到益气、健脾、利湿、活血、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龙葵、蛇莓、薏苡仁含有抗癌成分,对实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芪、黄精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白花蛇舌草既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又具有抗癌活性;莪术抗癌成分姜黄醇有直接杀癌作用,对小鼠肉瘤的细胞核代谢有抑制作用[6]。中医则在祛邪抗肿瘤的同时可以不伤元气,能做到攻邪而不伤正。养正而不助邪,并可攻补兼施[7]。中药不仅能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且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抑制肿瘤生长,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中药与化疗合用可以减少膀胱癌血管闭塞等不良反应[8]。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0-60.

[2][5]张凯。自拟膀胱癌方加减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6):591-592

[3]陈胜虎,程琼,胡春梅,等.毛细管包带电泳法测定十全大补丸中的川芎嗪和芍药.分析化学,2008,28(2):186~189

[4]林飞.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6):473-474

[5]高学敏.中药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339

[7]陈建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0,18(8):46-47

[8]陈惠,马超英.近年来中西结合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