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0200-09-19
/ 2

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王威杨华

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

王威杨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生命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14-02

【Abstract】Lifeeducationisveryimportant,teachlifeeducationinbiology,anduseflexiblemethodstoteachlifeeducation.Thencultivatestudents’lifeconsciousness,makestudentsrespectandcherishlife.

【Keywords】BiologyteachingLifeeducation

近年来,社会压力增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校不断出现自杀和他杀的现象。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因此,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现在,我国学校还没有开展具体的生命教育课程,笔者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旨在从生物学角度增强学生生命意识。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在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孕育、发展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生物学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关注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孕育、成长和繁衍,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一、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1.重视课堂上教学,结合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起点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本质,在介绍“生物的起源”时,给学生充分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生命产生的艰难,只要出现一点问题,生命体都不可能孕育成功,因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特别是在“人的生殖”的学习时,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受精卵在母体内,通过近10个月的培育后才产生的,在这10个月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是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疼痛才把我们产下,并且在生产中,母亲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

生命教育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在介绍到有关蛋白质、DNA、遗传病等有关知识时,让学生明白生命体的个体差异性,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不可以蔑视任何一个个体生命,教师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小知识,以增强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体的意识,如介绍艾滋病、肝炎等遗传病的起因和传播途径,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明白关心弱势群体的价值,理解平等对待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生命。

生命教育的第三步是让学生学会与其它生命体和谐共处,活用生物学中的生物实验,帮助学生学会与其它生命体和谐共处。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生物实验中,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体之间的双向关系,同时,学会宽容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不要轻易辱骂同学。以此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体谅别人,这样遇事时才不会轻易对别人造成伤害,才会尊重他人生命。

2.开展多样的课外教育,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在进行课堂教育,传授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应该配合形式多样的课外教育,以启迪学生求善之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如介绍“生物和环境”时,可以带领学生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考察,了解生物环境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热爱自然,爱护生物生命的情感。在讲授书本知识的时候,不要让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在介绍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配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医院、敬老院等地方,让他们明白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的尊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自己记录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体会生命成长的艰难,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的重要。在教授遗传病知识和关注健康知识时,开展专题讨论,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监狱,邀请服刑人员做报告,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一次有意无意的伤害对社会、家人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3.死亡教育

在国外,从初中二年级就开设了死亡教育的课程,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点,近年来,自杀和他杀率不断上升,大多因为学生不能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而对于家长和教师,他们认为死亡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也不愿正面和孩子交谈,总是轻描淡写的带过对死亡的看法,这无疑让孩子进入一个误区,觉得死亡是一件轻松的事。在介绍大自然正常生存规律,人的生老病死时,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死亡,让他们明白,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偶然现象,导致生命的消失,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更应该珍爱生命,保护生命。

二、生物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生物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应该有目的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保护生命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与其它生命体和谐相处的能力;而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在不同年级的生物教学中,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也应该不同,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同时,生命教育也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理论,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要通过实践,在生物教学中,结合书本知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关注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体会保护生命的意义。

其次,作为生命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温暖学生,用生命激活生命;教师还应该提高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不但能够把书本知识活灵活现的教授给学生,还可以在课堂内容中加入一些课外小知识,特别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保护生命的急救知识,同时,生物教师还应该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变化。

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健康发展的艰难,从而懂得享受生命,尊重生命。在生物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丰富生命教育的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将生命教育渗透整个生物教学。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冯维.对生命教育的诠释[J].教学与管理,2006

2翁铁慧.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J].文汇报,2005

3刘志军.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