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

梁朝盟

梁朝盟(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金龙中学广西灵山535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美术教学在初中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初中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美术,积极地进行创作,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0-026-0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注重美术等科目的教学,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初中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保持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1.1适应《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想的美术课程应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用硬性的发展标准或统一的尺度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1.2突破教师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以往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教师通过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改变单纯接收式的学习;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改变教学策略,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1.3创新学生学习模式的必然要求

固有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课以描绘、临摹为主。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必须学会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现状与问题

2.1教学形式单一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虽然成熟,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但是其中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形式模式雷同,缺乏理论指导和创新

教学形式模式雷同是新课改不断深入下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虽然有不少教师参加了新的教学形式的培训,但是要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一是缺乏基础的理论指导,二是缺乏相关的实战经验,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目、知识机械化地套用进流程中,没有办法做到因材施教,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形式的应用只会适得其反。

2.3现代化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入无疑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减少了老师板书、制作课程相关纸质资料等繁重的工作,但是,由于老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不当,使教师把所有的教材内容和知识都复制到同样的课件上,不管重不重要的幻灯片都统一用相同的格式,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是走马灯似的一张一张展示,这样就使得学生不知道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即使知道,也来不及看,更谈不上记笔记和思考感悟了。老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过强,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无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

3.1注重提升初中美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首先,初中美术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这是实现初中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追求;其次,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具备过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要不断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掌握美术学科的专业理论,具备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需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设计、制作和绘画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差异性教学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好的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而提升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教师要结合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积极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初中美术教师要优化班级结构,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圆桌式、方桌式结构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针对某一个课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良好的教学体验中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并将美术知识援用到实践任务中。此外,在进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生活和自然环境,发现自然中的美术知识和生活中的艺术美,让学生将自己体会到的生活展现到画布上,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补充,能很好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初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3.3强化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美术鉴赏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美术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改变过去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具体说来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创意性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开展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分为艺术常识、问题意识、探究性意识、综合意识等几个部分,测评形式主要有课堂提问、作品分析和创造等。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只有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好美术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不断结合时代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进美术课堂中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发挥好美术科目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颜燕军。浅析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

[2]张琳。分析导入式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3]丁琳。初中美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