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残疾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研究综述

于德权刘志敏曲海英(通讯作者)

于德权刘志敏曲海英(通讯作者)

(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残疾大学生身体自我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从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

对其它方面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我国残疾大学生身体自我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01-02

1.关于负面身体自我的概念界定

“负面身体自我”是从负面取向角度对身体自我的研究,也叫身体意象失调,是个体通过消极的认知评判模式、负性的情感体验和与之对应行为反应方式,对自身身体的处理(知、情、意、行)。目前尚未出现关于“残疾大学生”的负面身体自我的准确概念,在以往研究中,有研究者对残疾大学生的身体意象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的关注点较为分散或者概念宽泛,很少与具体的“负面”联系起来。尽管“身体意象”和“身体自我”二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目前未见将“残疾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群体,调查其身体自我的各方面信息,并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报道。

2.负面身体自我的测量

目前尚未出现对残疾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调查量表。已有研究有采用多维度身体意象问卷(MBSRQ),该问卷由ThomasF.cash(美)于2000年编制。2004年台湾王正松进行修订,包括10个分量表(外表评价、健康评价、疾病关注、身体部位满意度等),采用的是5点计分法。所有分量表都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黄希庭等人在2002首次将负面的身体特征,比如残疾、疤痕等,纳入其编制的身体自我量表中。陈红在2006年编制了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PhysicalSelfScale,NPPS)量表,共48个项目,适用群体是青少年。

3.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研究

3.1国外研究

在以往众多的研究中焦点还主要集中在身体自我上,而专门研究负面身体自我的较少,目前未见关于研究残疾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负面身体自我的报道。研究者只是在研究身体自我相关课题时对负面身体自我进行了间接研究,其中对负面身体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层面——身体意象(主要涉及身体不满意)的研究成为主要研究部分。

MoinV(2009)[10]研究发现,残疾大学生身体意象(除体能外)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女生高于男生;听觉缺陷组的身体意象最高,视觉缺陷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在年龄方面,普通女性的身体意象和身体残疾的女性的差别仅在年轻女性当中更明显。

3.2国内研究

国内对残疾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以残疾大学生身体、身体自我、身体意象、体象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涉及残疾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几乎没有,但是有对残疾大学生身体意象、刻板印象、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这些不同的方面均与身体自我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石寿森等(2005)[8]研究发现,在医科大学中,残疾学生个性特征与肢体健康的学生差别明显,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后者。

闵洋路等(2012)[4]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身体意象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在核心自我评价的各维度中,自尊与身体意象的相关最高;在身体意象的各维度中,外貌评价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最高;整体上,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显著低于男大学生,文科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显著低于理科生。

邵义萍等(2012)[2]研究发现,对其身体的自我满意程度随着残疾类型的不同和残疾等级的高低而存在差异。聋哑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身体自我呈显著正相关,对身体自我的满意度较低,低于正常中学生。

刘志敏等(2013)[1]研究发现,残疾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各方面评价越积极,越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

吴雅君(2014)[6]研究认为生理上的缺陷是导致残疾大学生心理问题直接产生的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对面对新集体的残疾大学生是一个痛苦和无奈的过程。

曲海英等(2017)[3]研究发现,个体的自尊水平和外向程度越高,越能形成积极的身体意象,精神质和神经质能负向预测身体意象。

张经慧等(2017)[5]研究认为残疾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空间狭小、自身的刻板观念和污名意识较强、残疾大学生的群体认同和领悟认同程度等是残疾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刻板印象威胁相关的影响因素。

4.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针对残疾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负面身体自我研究较少,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人群,如青少年、肢体健康的大学生等,并没有将残疾大学生这一群体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第二、即使已有研究中对残疾大学生有所涉及,但是多为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较少。第三、对这一现象的干预较少。第四、缺少对残疾大学生群体的应对方式的研究。第五、尚未出现针对残疾大学生的研究量表。第六、关于“残疾”和“负面的身体特征”的标准,目前的定义仍然模糊,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几个方来加强:第一、关注不同类型的残疾大学生。第二、侧重开展纵向研究。第三、加大对残疾大学生对负面身体自我的认知及应对方式的研究。第四、加大对残疾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干预研究,寻找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法。第五、尝试对残疾大学生编制有针对性的负面身体自我量表。

【参考文献】

[1]徐娜,刘志敏.残疾大学生身体意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36-42.

[2]邵义萍,陈红.聋哑中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03):348-349+352.

[3]曲海英,衣晓青,赵梦迪.残疾大学生自尊、人格对身体意象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1):861-865.

[4]闵洋璐,郗蕊,黄秋婷.大学生身体意象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07):83-87.

[5]张经慧,苗新见,沈剑辉.残疾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刻板印象威胁和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1):42-43+40

[6]吴雅君.残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3):224-225.

[7]张立敏,张力为,张婷婷.身体自我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12):1180-1185.

[8]石寿森,刘志敏,王洪德,李克祥.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03):175-176.

[9]张林,周盈英.关于西方身体意象研究的理论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05):122-126.

[10]陈红,冯文锋,黄希庭.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6(05):1190-1193.

[11]MoinV,DuvdevanyⅠ,MazorD.Sexualindentity,obyimageandlifesatisfactionamongwomenandwithoutphysicaldisability.SexDisabil,2009,27(2):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