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后患者体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的改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输血前后患者体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的改变

谭春泽

谭春泽(广西桂林市第一八一医院输血科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8-029-02

【摘要】目的对因手术、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三种疾病而输血的患者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同时对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测定以确定其cutoff值。结果因手术输血后患者的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与输血之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输血后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较输血前显著升高。结论对接受输血尤其是长期输血的患者应监控其自身免疫状态,以期减少或避免因自身免疫而造成的额外损伤。

【关键词】自身免疫自身抗体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和抢救手段,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输血,尤其是输注全血时,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容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II型碳酸酐酶是红细胞内重要的功能蛋白质,本研究着眼于观测输血前后患者血清中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探讨输血对自身抗体的产生所造成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仪器与试剂ThermoLabsystemsMK3酶标仪,ThermoLabsystemsMK2洗板机,Greinerbio-one酶标板。II型碳酸酐酶标准品购自Sigima公司,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购自Rockland公司,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IgG抗体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甲基联苯胺购自北京赛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2ELISA溶液系统包被缓冲液(pH9.6碳酸盐缓冲液,0.05mol/L),洗涤缓冲液PBST(pH7.4磷酸盐缓冲液,0.01mol/L,含0.05%吐温-20),封闭液(含0.5%牛血清白蛋白的PBST),底物溶液(1g/LpNPP,含0.05mol/LNa2CO3和0.05mmol/LMgCl2),终止液(2mol/LNaOH溶液)。

1.3间接ELISA法检测II型碳酸酐酶抗体①CAII包被酶标板(5μg/ml),包被的酶标板保鲜膜封好,置于4℃过夜。②酶标板每孔中加入50μl洗涤缓冲液,重复清洗5次。③每孔中加入50μl封阻缓冲液,于室温下放置30min,用洗涤液洗板5次。④待测血浆样品封阻液稀释100倍,取50μl加到包被孔中,使用正常人血清和样本稀释液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37℃放置1.5h。⑤洗涤缓冲液清洗5次,每孔加入50μl封阻缓冲液,室温放置30min。⑥洗涤缓冲液清洗5次,每孔加入封阻液稀释的二抗50μl,37℃放置2h。⑦每孔中加入75μ1底物缓冲溶液,37℃反应30min。⑧每孔加入25μl终止液,终止水解反应。⑨酶标仪405nm处读取OD值。⑩结果判定,使用阴性对照值+2SD作为cutoff值,测定结果高于cutoff值者判定为阳性,实验结果使用OD值表示。

1.4病例选择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年龄为50~60岁,平均年龄53岁;女性20例,年龄为50~60岁,平均年龄55岁,上述患者均无自身免疫病病史。随机选取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年龄为30~40岁,平均年龄33岁;女性13例,年龄为30~40岁,平均年龄37岁。上述患者均无自身免疫病病史。选取我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例,其中男性1例,年龄为30岁,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27岁、28岁。同时分别随机选取各个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共100名作为阴性对照(男女各半)。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病例,所有受试者均经知情同意。受试患者于输血前采血检测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于输血后第三周再次抽血检测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one-wayANOVA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体检受试者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的测定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体检受试者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呈增加趋势,其中50-60岁组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20岁组和20-30岁组(P<0.05),其他各组间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注:*与50-60岁组相比P<0.05。

2.2心血管手术患者输血前后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测定结果男性和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输血前后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均有上升趋势,但未发现显著性变化(P>0.05),且均低于阴性对照(P>0.05)(表2)。

2.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前后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测定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但输血前后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注:*与阴性对照相比P<0.05。

2.4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输血前后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测定结果男性和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输血前后血清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未发现显著性变化(P>0.05),但均高于阴性对照(P<0.05)(表4)。

3讨论

碳酸酐酶是一组含锌的金属酶,迄今在哺乳动物体内至少发现11种同工酶,其中以II型和IV型活性较强,II型主要分布在肾脏、红细胞、胃肠道等,其主要作用是催化CO2的水合及H2CO3的水解,并广泛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

血液保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红细胞产生影响,使其稳定性下降,脆性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升高。患者输血后体内会出现较多的破碎红细胞,导致血液中各种自身抗原浓度较输血前显著升高,这很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或加强。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接受输血后的患者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碳酸酐酶是体内非常重要的酶,在红细胞中碳酸酐酶可催化CO2的水合并将其转移至肺部呼出体外,而红细胞的氯转移效应也是碳酸酐酶水解H2CO3的结果。如果体内产生碳酸酐酶抗体,则很有可能对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FrancescoBotre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酐酶抗体针对碳酸酐酶的反应是特异的并影响到了酶的活性位点,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体内抗I型碳酸酐酶抗体和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分别使I型碳酸酐酶和II型碳酸酐酶活性降低了31%和16%。由于肾脏和房水中均含有大量的II型碳酸酐酶,并且肾脏的II型碳酸酐酶位于细胞表面,若体内存在其自身抗体则可能对肾脏的生理功能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次数较少的患者如手术患者体内的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在输血后并没有显著的增加,但长期输血的患者体内均存在较高水平的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长期接受输血的患者体内的抗II型碳酸酐酶抗体水平也有所升高,这应该是长期大量的自身抗原反复诱导的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体内可出现红细胞抗体,本文首次报道了本病患者血清中也可存在高水平的II型碳酸酐酶抗体。综上,对接受输血尤其是长期输血患者应监控其自身免疫状态,以期减少或避免因自身免疫而造成的额外损伤。

参考文献

[1]刘达庄.输血免疫反应预防[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1):115-120.

[2]马明欣,姜同英,王天怡,等.重组蝎毒抗神经兴奋肽的ELISA分析方法建立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6):37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