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吸机使用维护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呼吸机使用维护管理体会

柯常青

柯常青(郧西县人民医院湖北郧西442600)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医院普遍使用且安全等级较高的呼吸机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管理工作体会,总结分析出“人、事、物”呼吸机使用、维护与管理的三维原则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呼吸机的使用质量与安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运营成本,为医院临床医疗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呼吸机使用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R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10-01

大家知道,呼吸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当临床患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暂时无法呼吸时,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呼吸机作为一种临床抢救、支持与维护患者生命的医院基础性医疗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把呼吸机定义为安全等级最高的三类医疗设备,可见其临床使用风险性是很高的。同时,呼吸机又是一种精密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所以对其进行良好的维护与管理,既能够保障临床使用安全,做到风险可控,又可以保持呼吸机时刻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其运营成本。我院结合当前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与安全管理”为主题,逐步摸索出“人、事、物”呼吸机维护与管理的三维原则,借此与各位同道分享。所谓“人”,就是指以设备为焦点的各方角色共同参与,进行互补型合作。临床医务人员精通患者的救治,但不善于工程设备的理解;呼吸机厂家掌握呼吸机的工程技术与原理,但缺乏临床医学的基础;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做到及时地响应并理解临床诉求和厂家分析,但不如前两者学术专业。所以,三方面人员都不足以独立承担呼吸机的维护管理。一旦设备出现状况,可能会引来沟通的不畅和事情的扯皮,最终对各方都不利。因此,我们摒弃“把呼吸机扔到科室,出现了问题打电话找厂家”错误观念,在设备进入临床服务初始,我们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使用代表、厂家工程师建立了呼吸机工作小组。形成了科室有专人负责呼吸机的使用管理、质控与简单维护保养;厂家工程师定期到医院进行设备调校、检修与使用培训;医院设备科及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第一时间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修,并对设备实施有效使用风险控制,及时收录、处理设备不良使用信息,必要时反馈设备厂家共同解决。通过推行“人本”管理观念,围绕设备工作流程,建立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联系,为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保障,我院有多台呼吸机参与临床使用工作,已成功救治数百名患者,无任何不良事故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所谓“事”,就是指对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事件、数据、典型问题进行记录与分析,并加以总结,使之成为“固定”的经验。然后,再把这些经验和结论向每一个呼吸机工作小组进行宣传推广(我们比较喜欢用设备使用指导手册、技术培训会、设备操作考试以及定期质控考核的形式方法),使得全院所有呼吸机的使用部门都能够快速、全面的了解掌握该设备的使用操作知识要领,从而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为步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积累”与“分享”,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不同人员对事物理解的片面性造成的错误结论。对于呼吸机管理来说,无论是专供医院ICU、麻醉科、急诊科、呼吸科使用的集中式管理,还是多科室公用式管理,都脱离不了设备使用中问题的产生、分析、处理与解决这一循环过程,但具有不同经验和能力的人看待同样问题,分析的原因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依靠“积累”形成的经验,分享给各个工作小组,提升整体认识水平。举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医生在使用呼吸机时发现潮气量呼气监测值有时会大于设定值,且这个差值超过了20%。怎么解释这个原因呢?最容易想到的,可能认为呼吸机需要校正了,于是就把设备进行重新校正。可后来病人恢复连接后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于是就判定这台设备出现故障,准备予以报修处理。然而,经验和指导手册告诉我们,在你校正呼吸机之前,需要首先观察一下当前的呼吸模式。如果是SIMV(VC)+PSV模式,那么你要小心了,出现监测偏高的呼吸周期是发生在容量控制通气还是发生在压力支持通气。如果是压力支持通气的话,那就要比较吸气潮气量监测了。因为,此时的潮气量输出与呼吸机设定潮气量没有关系。像这种需要对呼吸机有比较深刻了解才能做出的分析,如果没有分享与积累,那么它可能会长期困扰着临床使用工作,浪费我们许多宝贵的工作时间,设备也有可能会被误校准。

所谓“物”,就是围绕呼吸机设备本身了,这里重点指保障呼吸机的配附件齐全状态良好,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进行相对有效的消毒洁净措施。我们知道,对于有创通气来讲,系统的密闭性(新生儿、早产儿除外)是保障机械通气效果的前提,同时抑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于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呼吸机的共性部分,便是呼吸机相关配附件的管理,这是最易看见的,也是最易被忽略的。我们在“事”这一段落中,已经提到的经验的积累与分享。在我们的案例中,配附件管理不善导致呼吸机通气异常并不在少数。典型有以下几个地方:湿化器温度计是否符合安装标准、湿化器水罐内是否加有蒸馏水、呼吸管路的疏水器密封圈是否存在、其是否安装在系统最低端并且保障积水及时清理、在使用雾化操作时是否在呼气段加装了细菌过滤器、呼气阀部件是否得到了必要的维护、空气压缩机的过滤海绵是否定期清洗更换、空压机与呼吸机开关机顺序是否符合要求……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最能映射出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设备科比较关注的。我们发现,如果呼吸机配附件得到妥善管理,就可以明显减少呼吸机报警和通气异常,特别是在使用灵敏度很高的动态流速触发时,由于微小漏气而带来的误触发。

综上所述,在院领导的指导和各方同事配合下,我院通过有效实施“人、事、物”呼吸机使用维护与管理的三维原则,将使用科室、生产厂家、设备科有效地串联起来,围绕设备工作流程和使用周期密切开展工作协作,保障呼吸机设备的长期、有效的使用,为临床科室救治病人提供了保障。借此文章,同样感谢那些长期以来给我们工作提供帮助与支持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和设备厂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