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评估与构音器官治疗

/ 2

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评估与构音器官治疗

贾茹1史文红1李爱霞2

贾茹1史文红1李爱霞2

(1黑龙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语言认知教育康复训练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2河北省儿童医院脑瘫指导康复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69-02

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又称为发育性发音障碍,其构音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无异常,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在正常范围,但讲话时口齿不清,出现替代音、省略音和/或歪曲音。轻则他人听不清某些词语,重则熟悉的人也难解其意,可伴有一些社会情绪和行为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评估与治疗,对儿童日后的阅读和书写尤为重要。

1构音障碍评估

1.1构音障碍儿童构音功能的主观评估

下颌、唇、舌和软腭是最主要的构音器官,它们之间灵活、协调地运动是产生清晰和有意义言语声的必要条件,只有构音系统各个器官的运动在时间上同步,在位置上精确,才能保证准确构音的形成。因此,下颌、唇、舌和软腭等构音器官的运动是影响构音的最主要因素。

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的主观评估是构音功能主观评估的主要手段,包括下颌、唇部、舌部、牙齿、硬腭、软腭、悬雍垂等结构和功能。它是言语治疗师通过观察来描述构音器官的结构和基本运动功能的正常与异常,从而为言语矫治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评估表如下所示,言语治疗师可以根据表中列出的检查项目依次进行评估。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检查的内容,如下表所示(言语功能评估表中的构音功能评估表)。如果下颌、唇部、舌部、牙齿、硬腭、软腭、悬雍垂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就在表的相应的栏目中打上一个记号“√”;如果存在异常现象,应及时地进行详细的描述记录。

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的主观评估表

如果正常,请打(√)。如果异常,请描述异常的情况。

1.2构音能力的主观评估

构音能力的主观评估考察的是患者掌握每一个音位的言语构音能力。黄昭鸣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汉语构音能力测验词表(又称黄昭鸣词表)。

本评估由50个单音节词组成,这些词包含了21个声母、13个韵母和4个声调。它通过18项音位对比、36对最小音位对比和音位习得情况的分析,来测评患者声母音位习得的能力、声母音位对比的能力以及构音清晰度。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儿童每个字发音3遍,每个音的发音时间以及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时间均为1-2秒。在获得患者的构音音位后,应对构音音位进行分析。主观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评估者的听觉感知来判断构音运动的正误。记录时主要分为四种情况:正确记“√”;歪曲记“×”;遗漏记“-”;替代:实发音的拼音。50个词的分析结果记录在构音功能评估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音位对比的情况。最后,通过被试所能正确发出的语音对所占的百分比计算整体构音清晰度。

正常儿童的声母音位习得顺序,音位对比的发展顺序和整体构音清晰度是构音能力评估判断的重要依据。

将所得到的评估与分析结果与正常儿童整体构音清晰度的参考标准进行比较,与正常儿童的声母音位习得顺序进行比较,与正常儿童音位对比的发展顺序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患者整体构音清晰度、习得的声母音位、音位对比项目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则说明存在构音障碍。同时可以由此分析出造成障碍的原因,以便让患者接受必要的构音训练。

构音能力评估词表

2构音器官治疗

2.1放松训练

治疗时要求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室内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治疗师的言语要亲切,平稳声调要低。保持平静和松弛的气氛。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达到松弛状态,取放松体位,闭目,精力集中于放松体位的部位。

2.1.1平躺放松运动:第一步:仰面平躺在床上,闭眼,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开始时可以通过轻音乐放松全身力量自然呼吸。确认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复原的状况。这种自然地呼吸一定不要有意识的控制。第二步:将音乐停后,保持仰卧状态,双手放在腹部上,感受呼吸时腹肌上下起伏运动变化,以确认吸气时鼓起,呼气时腹部复原状况。保持数分钟。

2.1.2双臂运动:将双手慢慢高举吸气,举到高点后,双手慢慢向下,伴随呼气。连续反复完成该运动,上下5次为一组。

2.1.3双臂交替上下拍运动:双臂前伸交替上下拍打,好像拍球一样,手臂拍时保持伸直状态。

2.1.4颈部放松训练。头部保持直立,言语治疗师用手控制好儿童肩部,进行头部前后运动,让颈部达到与前后部肌肉拉直的状态,恢复直立位,每次运动大约1~2分钟,同理,进行左右运动,保证儿童的颈部放松,时间掌握伴随儿童个体差异的状况自行掌握。

2.2呼吸训练

2.2.1呼气的力量训练

增加肺呼吸训练的目的是使儿童能够在说话时,呼气既有力又缓慢、均匀、时间长。首先指导儿童用鼻腔吸气,尽量地吸,再慢慢地呼出,如此反复多次。通过以下游戏与训练结合的方式进行。

2.2.1.1吹蜡烛

把蜡烛固定在桌上并点燃,开始时儿童与蜡烛的距离大约在10~20厘米(可根据儿童实际情况控制距离)左右的地方,迅速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吹灭蜡烛,最好一口气将蜡烛吹灭。随着训练的推移,可以将蜡烛与儿童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最大不超过40厘米。

2.2.1.2吹纸条

撕一条长长纸条,把沾上水的纸条贴在儿童的额头上,让儿童放松身体后,身体自然挺直,不要出现耸肩的状况,快速吸气后,缓慢用力,保持气息均匀,使纸条飞起后保持稳定的状态,不要忽上忽下。

2.2.1.3吹肥皂泡

让儿童缓慢而均匀地吹气,控制好气息,根据自我要求控制泡泡的大小、多少。要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时,保证泡大而不破。

2.2.2连续呼气发音训练

2.2.2.1长音训练

如/a/、/s/或/z/等音,进行一口气的发长音,当长音训练时要求儿童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使用秒表记录所发长音的持续时间,记录结果进行前后对照。

2.2.2.2短音训练

如/a/、/s/或/z/等音,要求儿童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一口气能连续发多少个音和所发音时间,记录结果进行前后对照。

2.2.2.3连续数数训练

如/1、2、3、4、5、6、7、8、9、10/要求儿童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反复的进行最大限度的一口气数数,记录一口气连续数数次数和数数时间。

2.3发音器官训练

2.3.1下颌抬高

尽可能大的张嘴,使下颌下降,然后再闭口,缓慢重复5次后休息。以后加快速度,但需保持上下颌最大的运动范围。

2.3.2唇闭合、唇噘起外展

双唇尽量的向前噘起(发u音位置),然后尽量向后收拢(发i位置),重复5次后休息,逐渐增加交替运动的速度,保持最大的运动范围;双唇闭紧,夹住压舌板,增加唇闭合力量。治疗师可向外拉压舌板,儿童闭唇防止压舌板被拉出;鼓腮数秒,然后突然(排气)用嘴呼气。有助于发爆破音,儿童也可以在鼓腮时用手指挤压双颊。

2.3.3舌的伸出,舌抬高等运动

2.3.3.1舌尽量向外伸出,然后缩回,向上向后卷起,重复5次后休息,逐渐增加运动次数,治疗师可将压舌板置于儿童唇前,由儿童伸舌用压舌板抵抗舌的前伸,以加强舌的伸出力量,以最大的范围将舌伸出,并且增加重复次数和增加运动速度,可用秒表记录重复次数和运动速度。

2.3.3.2舌尖由一侧口角伸向另一侧口角移动,可用压舌板协助和抵抗舌的一侧运动。

2.3.3.3舌尖外展尽量上抬,重复5次后休息,逐渐增加练习次数。练习时可用手扶住下颌以防止下颌前伸。当舌的运动力量增强时可用压舌板协助和抵抗舌尖的上抬运动。

2.3.3.4舌尖沿上下齿龈做环形“清扫“动作。

2.3.4软腭抬高构音障碍常由于软腭的运动不协调造成共鸣异常和鼻音过重。为了提高软腭运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3.4.1用力叹气可促进软腭的抬高。

2.3.4.2重复发“a”音,每次发音之后休息3~5秒。

2.3.4.3重复发爆破音与开元音“pa、da”;重复发摩擦音与闭元音“si、shu”;重复发鼻音与元音“ma、mi”。

2.3.4.4用细毛刷等物直接刺激软腭。

2.3.4.5用冰块快速擦软腭,数秒后休息,可增加肌张力。

2.3.4.6发元音时将镜子,手指或纸巾放在鼻孔下观察是否有漏气。

2.3.5交替运动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对发音的准确性和言语的可理解度起重要作用。交替运动主要是唇舌的运动,是早期发音训练的主要部分。方法如下:

2.3.5.1颌的交替运动做张闭嘴的动作。

2.3.5.2唇的交替运动需唇前噘,然后缩回。

2.3.5.3舌的交替运动如伸出缩回,舌尖于口腔内抬高降低,舌由一侧嘴角向另一侧移动。

2.3.5.4尽快重复动作,随后发音练习。尽快重复动作,随后发音。①u-I②da-ta;③ga-ka④ba-pa:⑤ka—la,la—ka⑥te-ke,ke-te;⑦p—t—k,b—d-g。

婴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将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增加。功能性障碍评估与构音器官治疗是对儿童构音问题、构音器官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后,针对性进行一对一治疗,以矫正儿童构音错误,改善口腔功能的协调性,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使言语治疗更加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