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邓湧

――以某高校为例

邓湧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入手,通过某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前后的对比,为我国下一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方法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改革的要求,我国事业单位于2010年起普遍开始制定并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目的是促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适应其运作特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类型根据国家的规定共有三种划分,即具有一定执行政府职业的法定单位,这些单位的经费来源是中央财政;其次是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单位,他们的经费来源是中央、地方互补,例如学校和医院;再次是有营利并进行企业运营的单位,其经费由财政与自身共同担负。本文所举的个例属于第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

一、明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意义

绩效工资这个词汇来源于企业绩效,常用来评价企业各部门的运营业绩。众所周知,除极少数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是以业务利润或者说经济效益指标作为评价其经营好坏的重要指标,而事业单位的绩效是以社会效益的高低作为其重要的衡量标准。例如教育类事业单位是以对人才培养素质被社会接纳程度、社会服务功能、教育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的;医疗机构是以医疗成果、医疗创新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从上述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绩效与企业之间还是有相对不同的评价模式和体系的。

通过笔者的认真分析,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不是简单的按原有薪酬体系的照搬,更不是利用这种改革进行加工资。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的意义至少包含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通过绩效工资改革,明确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定位,有效衡量其产生社会效益的数量;同时通过控制总量增长的速度,可以抑制原有部分单位乱发津贴等现象,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当然,也可以促进单位中原有不合理岗位薪酬的回归合理。

2.事业单位通过绩效工资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其为公共服务的效率。事业单位虽然数量多,但原有薪酬体系并没有将其内部人员的服务质量、意识、水平等诸多重要指标纳入收入考核的范畴。以德国为例,德国公务员的收入与其工作效率、被投诉率等指标挂钩。而在我国这一体系才刚刚起步。

二、教育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以某高校为例

某高校从2011年开始酝酿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从筹备到实施共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其步骤包括:宣传酝酿、组织筹备、岗位设计和编制绩效指标、实施反馈等阶段。

1.宣传酝酿阶段。

该阶段是绩效工资改革的重要起步阶段。其操作的意义在于使单位各部门成员了解掌握改革的必要性。当然,由于工资改革会触动成员的自身利益,抵触情绪必然会出现。如何消除尖锐的抵触情绪,关键在于从上到下合层次的学习和推进。如果各层次都考虑自身的利益,很难在后面的工作中推行下去。

2.组织筹备。

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保证是组织,绩效工资改革也不例外。通过设立绩效工资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方案的设计、发放、过程监督,并对出现的异议进行处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该项薪酬改革。

3.岗位设计与指标编制。

高校类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包括教学类部门(包括辅助教学部门)、行政后勤类部门。从岗位设计中应体现技术类与行政类两条主线,并且不能偏废任何一条,否则就会出现群体事件。今年发生的重庆工商大学的群体事件,主要就是行政类处级干部与教授职位收入相差巨大的例子。薪资设计应设计合理,保持必要薪酬层级,如教授、副教授、讲师应设计多类岗位,确定每种岗位应具备的要求。在设计岗位薪资层次时应以各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来衡量,切勿一刀切。笔者通过对高校类各部门的岗位分析发现,工作复杂程度相差巨大,如果都将其设计与一种薪资待遇,则将必然出现工作复杂程度大的岗位没有人愿意工作的局面。处理此项工作可与专业的管理咨询类机构相衔接,通过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测评师在一定周期内对各部门的岗位进行工作复杂系数测评,得出排序后确定薪资。

4.实施反馈。

这是阶段是绩效工资的实施考核阶段。主要是通过与各层次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反馈,使其充分了解对自己下一步工作的期望,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以笔者对某高校进行绩效工资改革的分析,通过绩效工资改革,明晰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将技术类、行政类岗位的薪酬体系有效地进行了设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工作复杂程度的测评、排序,并在薪资上进行了相对应的激励,有力的促进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绩效。

三、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中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对于明晰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评价有突出的作用。事业单位与企业各有其为社会服务的重点,只有通过薪酬体系的改革,切除大锅饭现象,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公益性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任春燕,浅谈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认识,《商情》[J],2012,2。

[2]李克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利弊及创新之我见,《中国外贸》,[J],2012,5。

[3]张琳,浅析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制度改革,《财经界》[J],2008,2。

作者简介:邓湧,1974年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副教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