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话剧的创作与演员构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新世纪我国话剧的创作与演员构成

冯喜燕

冯喜燕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话剧在我国的发展史已有70年。话剧作为艺术,想要获得良性的发展,需要创作者以及演员们的真切付出的。本文主要通过戏剧主题的选择以及演员结构的变化,来浅析话剧的目前发展趋势。

关键词:话剧,导演,话剧主题,演员结构

中图分类号:J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1

在我国的话剧史上,有一批相当著名戏剧作品在我国的话剧舞台上绽放光彩。以老舍先生的《茶馆》曹禺先生的《雷雨》为主要代表。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酵之后,话剧艺术本身开始了一种自觉地创新和融合。新世纪以来国内的话剧创作有所改变,创作题材的多样化,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演出市场多样化。[1]话剧市场的生命在于话剧的创新。而,话剧的生命在于剧本。好剧本加切合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创新,会使得话剧的生命力维系的更持久。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演员的表演,是话剧创作中及其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是通过导演剧本创作以及演员的使用来浅析话剧中导演的剧本创作以及演员的多样性,如何影响现代话剧的发展的。

一、导演剧本主题创作

导演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导演本人的艺术倾向以及本身的知识储备等主观方面,其次对观众的欣赏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是创作剧本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客观因素。话剧作为一门艺术,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有观众的支持与喜爱。

1.新世纪以前的话剧主题创作中,话剧导演采用艺术成就极高的话剧剧本。如:《茶馆》。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话剧创作者,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细腻而又锐利的笔触,使他的作品常能够在艺术上体现出独特的爆发力和融合力。《茶馆》于1958年由北京人艺的焦菊隐和夏淳担任导演。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曹禺先生《雷雨》也是一个典型代表。《雷雨》讲述周萍以及像凤儿等,在那个被以身份门第来决定人生终点和方向的大家族里的生活,最终这些人也没能抵挡悲剧的命运。《雷雨》讲述的是家族的故事,其实它是一个反应社会现实的剧本,透过这样的家族反映社会的阶级制度,“少爷”,心灵空虚,而“丫鬟”四凤虽然在身份上卑微,但是内心却无比坚强。这正是那个社会的缩影。话剧主题,主要是关注社会,反思之前那个年代的历史以及社会现实,带有强烈的民族自我觉醒意识。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2.进入新世纪,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文化水平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变化,这在主观上给话剧的主题选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习惯了被动接受艺术熏陶的观众,正在主动寻求能够与他们本身需求能贴合的艺术作品。其次,伴随着电影作品电视节目的日新月异的翻新类型和花样,话剧因为局限的舞台性,并不能借由大众媒体的力量进入公众视野。面对现在年轻观众已经形成的”速食文化”的艺术欣赏追求,使得话剧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变。话剧在主题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创作风格趋于平民化,着力塑造普通人形象正在成为话剧的取材趋势。宋宝珍说:“什么时候话剧不关注现实,不关注人生,观众也就可以不关注话剧。百年话剧,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亦要谨守立身之本。”由于导演们对现实的关注比之前更为深切,我们目前得以看到一批优秀的作品。如:《翠花上酸菜》《想吃麻花现给你拧》以及《暗恋桃花源》《青蛇》《梁祝》《简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有多少爱可以胡来》《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作品均是近些年来话剧作品中上乘之作。他们之中有主要描写青年人婚恋生活的,表达他们的复杂情感。还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作品往往直击人性的劣根性。[2]平民创作意识较强的作品一般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二、演员结构变化

目前的话剧市场上,主要是中青年的话剧演员在演话剧。而,由于话剧演员与电影电视演员的得天独厚的紧密联系,新世纪后使得话剧演员的构成结构有了一些变化。

1.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与一身的话剧演员。

由于话剧市场与电影电视市场相比相对较小的市场份额,使得话剧的演出变得也比较“小众化”,于是话剧演员变得越来越少。有些演员则怀揣对话剧的喜爱,还同时活跃在话剧与影视圈里。影视的表演经历,以及影视演员的个人号召力,以及他们身上所变现出来的对现实社会的创新性表现,对于话剧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以演员邓超为例。通过《少年天子》《甜蜜蜜》《画壁》《中国合伙人》等影视作品,走上了一条表演的星光大道。2006年《翠花,上酸菜》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演员骨子里对话剧还是热爱的。由于这些演员的出色表演以使得话剧的影响力在社会上逐步扩大。例如,邓超在《翠花》中,需要男扮女装,穿上紧身裙,黑丝袜,大跳艳舞,这样的话剧表演场景,在上个世纪的整个话剧表演舞台上,也许是人们想也不敢想的。他们的回归,不仅带来了,纯熟的表演技巧,而且对于话剧变现内容的多样性的开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非科班出身的演职人员充实话剧演员结构。

话剧的艺术魅力强烈吸引了一批对话剧有强烈追求的其他非表演类专业人士的热爱。这些演员中,特点就是,大都有舞台表演经验。他们并未在学校内接收正规的喜剧表演课程,但是他们的表演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这其中,2006年大陆版《暗恋桃花源》最明显。大陆演员黄磊、袁泉、何炅、谢娜、喻恩泰、孙莉、赵志刚等担当主演。何炅与谢娜并不是表演专业人士,但是在《快乐大本营》中的出色主持,使得他们对舞台上话剧的表演技巧的学习已经足够纯熟了且,本身《暗恋桃花源》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年轻人的戏码。启用年轻的演员,丰富了演员的构成结构,对于话剧也是一种新引力。现在,越来越多的话剧都有或者已经开始着手开始寻觅自己的明星版本。例如:《翠花,上酸菜》中,河北台著名主持人方琼的加入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总结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话剧创作伴随着社会生活已经人民的艺术欣赏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的受众的变化,话剧在选题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创作质量虽参差不齐,但我们仍然在努力。好的剧本是话剧艺术生命力的长盛不衰的根本。此外对于演员结构的调整,有的人指出,借用明星只是迎合了大众的娱乐化心态,话剧过于明星化和注重包装。对此,我认为明星队话剧的影响力,刚刚出现,也许下这样的结论还有些为时过早。

参考文献:

[1]刘平《新世纪话剧创作特点及艺术成就》《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3

[2]刘平《近年来中国话剧创作与舞台演出现状》《剧作家》2009.1

作者简介:冯喜燕(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