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社会化教育问题研究

/ 1

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社会化教育问题研究

朱翠萍

朱翠萍(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2700)

一、合理的社会主流导向

大学生在这一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富有幻想,思想积极活跃,单纯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梦幻,自己对梦想往往定义过高。然而现实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当学生走出校园面对真实的社会时,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和迷茫、厌世的情绪。这一时期应进行正确的“理想定义”,加强引导,避免理想演变成为空想,降低或者减少理想过高或过低带来的挫折感,注重将学生导向正确的主流社会意识,将个性意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协调统一,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立统一起来,让自我价值的实现服从于社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二、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社会的转型时期赋予了新时代人才新的定义,作为社会技术源动力的高职学生,其根本的任务是将学科知识完美地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力求将知识在学校的实践教育下转化成职业技能,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进入社会后的社会服务打下基础。

三、角色的社会化转向引导

角色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乃至团体中占有的位置及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它本身的原则规范着深处群体中的个体。高职学生不论在学校或是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生活在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摆脱社会角色的约束,同时又受到社会大环境的调节。在此前提下,只有真正地明白自己现在扮演的是什么、将来的目标是什么,才能随同社会大方向前行,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超我的人生境界。

对高职学生进行角色化教育是势在必行的社会行为,要让学生做好承担角色的心理准备,很好地适应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社会的规范,完美地完成角色转变,成为社会的主要角色,促进社会文明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乐琳高职学生社会化问题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3,(4)。

[2]于宏辉魏秀艳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化成长的新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6,(3)。

[3]刘玉娟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社会化探微[J].镇江高专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