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 1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李向茹李爱民

李向茹李爱民(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0-0221-02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咽、喉部局限性炎症的总称,也是呼吸道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少数由细菌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本院自2005年9月~2006年9月共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96例,经治疗及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当急性喉炎、白喉、过敏性疾病和肿瘤时,可引起追中和组织破坏,导致声音嘶哑,甚至阻塞气道而形成窒息,咽喉部粘膜发炎时,由于刺激了该部位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喉上神经,故可引起干咳。此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之一。

本组4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1~78岁。经诊断均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鼻、咽部有病毒、细菌存在,一般不会致病。当受凉、淋雨、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存在,使机体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由于接触病人而传染。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高热病人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每4h测1次体温、脉搏、呼吸并详细记录。体温超过39℃需进行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袋置于大血管部位,温水或乙醇溶液,4℃冷盐水灌肠等。注意30min后测量体温并记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2.2生活护理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18~22℃)、湿度(50%~60%)。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鼓励病人多饮水。对年老体弱、小儿高热后水分丧失过多,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加速毒素的排泄。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3用药护理咽部、干咳用淡盐水漱咽部或含服消炎喉片。声嘶者可行局部雾化疗法。鼻塞、流涕者可用1%麻黄素或鼻眼静滴鼻。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常选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氧氟沙星等。

2.4对症护理发热病人由于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易引起口腔粘膜损伤或口腔感染,应鼓励多漱口,保持口腔湿润和舒适,口唇干裂时可涂护唇油保护,病人常有大汗淋漓,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清洁、干燥衣服和被褥。对年老体弱的病人,应注意观察脉搏、血压变化,防止病人发生虚脱。

2.5心理护理护士在与病人的接触中针对病因做必要的解释,使病人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消除病人的焦虑和不适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心健康。

2.6出院指导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如冷水洗脸、坚持冷水浴等。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劝告病人不要吸烟。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2.7对可能或已有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室内应用食醋5~10ml/m加等量水稀释,关闭门窗加热熏蒸,每天1次,连续3次。

2.8必要时可采取预防措施,如流感疫苗行鼻腔喷雾,口服板蓝根冲剂,每天3次,每次1包,连服3d,或用贯众、野菊花、桑叶等中草药熬汤服用。

3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

(2)疼痛—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呼吸增快、退热时大量出汗丧失水分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