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分析及成分输血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分析及成分输血治疗

唐蓉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寻分析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和成分输血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未输血治疗,实验组采用输血治疗。观察分析亮组患者的病原体检测结果以及不同血型患儿输注成分血的品种和数量。结果:实验组77.5%(31/40)患儿体内检测出病原体,对照组60.00%(24/40)患儿体内检测出病原体。实验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成分血最多的是新鲜冰冻血浆,700mL/人,其次是悬浮红细胞,4.44U/人。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最大成因是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多处脏器受损,多项指标异常。成分输血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存活机率,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普遍推广。

关键词: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成分输血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多处脏器受损,多项指标异常,并且该疾病致死率极高,病情扩散迅速,是儿童疾病中治疗诊断最困难的疾病之一【1】。为了探寻分析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和成分输血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1~6岁;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1~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条件

根据组织细胞学会2004年诊断标准,以下8项诊断条件符合5项者可诊断为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发热、脾肿大、血细胞减少(Hb<100g/L,Plt<109/L,ANC<1.0*109/L)、三酰甘油≥3.0mmol/L、骨髓脏器等处发现噬血细胞、NK细胞活性降低或无活性、血清铁蛋白≥500µg/L、可溶性CD25≥2400U/mL【1-7】。

1.3分析方法

对照组:分析患儿的检测指标数值,指标包含了外围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rig)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实验组在分析玩检测指标数值后对患儿予以成分输血治疗。当血红蛋白<60g/L,予以输注红细胞;当患者白细胞<0.5*109/L,予以输注粒细胞;当患者血小板数<20*109/L,予以输注血小板;当患者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衰竭并伴有出血时,予以输注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品等【3】。

1.4统计学原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病原体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观察组中全血细胞减少23例,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的7例,甘油三酯异常增高34例,凝血功能障碍37例,乳酸脱氢酶异常升高40例;实验组中全血细胞减少20例,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4例,甘油三酯异常增高30例,凝血功能障碍29例,乳酸脱氢酶异常升高40例。实验组患儿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成分输血品种与数量

根据输血资料,结果显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40例(28000mL),输注悬浮红细胞31例(137.64U),输注洗涤红细胞的22例(22~44个单位),输注血小板11例(11个治疗量),具体各类血型输注成分血量。

3.讨论

嗜血细胞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就是外围红细胞锐减,本次研究的80例患儿均表现出了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当今社会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化学治疗或者免疫治疗,通过对人体注射皮质激素、VP16等药物来降低患儿的生命危险【6-7】。但患儿本身机体多项脏器受损,化学治疗只会又一次降低肝脏的凝血功能,对患儿的治疗无益。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成分输血治疗。本次研究中,我院对40例患儿予以成分输血治疗,对于贫血患儿输注悬浮红细胞即可,对于机体Coomb呈阳性患儿输注洗涤红细胞更安全【7】。

总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最大成因是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多处脏器受损,多项指标异常。成分输血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存活机率,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曙轩,徐樨巍,宋文琪,赵宇东,靳剑芸,邵华.2例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分析及成分输血治疗[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1-33.

[2]雷玉娇.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及病因学研究[D].广州: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1-73.

[3]袁媛.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UNCI13D和STX11基因研究[D]广西: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1-59.

[4]王文英.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1-29.

[5]马敬香,杨翠萍,张燕,陈美华.重症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出血患儿的临床护理[J].临床与护理,2013(2):93-94.

[6]晁玲,赵启莉,季永红.10例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整体护理[J].中国校医,2010(24):32-33.

[7]黄道连,鞠文东,袁春雷.小儿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1例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14(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