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

李红艳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6例患儿,根据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306例患儿,37例感染多重耐药菌,占12.1%(37/306)。随着年龄的增长,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不断下降,且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肠杆菌。结论:强化监测多重耐药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病菌感染途径切断,且隔离看护感染患儿,对患儿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相关危险因素

临床上,微生物实验培养中,细菌结果显示为阳性,而对3种及其以上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菌株,称之为多重耐药菌[1]。重症监护室,患儿病情严重,或者为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加之侵入性操作,且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增强了细菌耐药性,呈现出多重耐药状态,为病菌感染创造机会,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因此,准确分析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本院以306例重症监护室患儿为对象,经回顾性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6例患儿,其中,182例男,124例女,年龄为17d-11岁,平均(5.2±1.03)岁。

1.2方法

采集患儿体内细菌标本,放置于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细菌培养,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为指标,严格规范操作过程,并及时反馈检测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用()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年龄分布

306例患儿中,37例感染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为12.1%(37/306)。其中,关于年龄与感染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37例患儿中不同年龄段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3讨论

多重耐药菌(multipleresistantbacteria),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是一种微生物对3种(例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红霉素)或3种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且并非同一类三种[4]。其中,不合理使用或滥用抗生素是产生多重耐药菌的一大因素。现如今,细菌耐多药,已经上升至全球问题,由于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基因改变,产生耐药性[5]。近些年,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药物,不断强化细菌耐药性,促使耐药性由单一耐药向多重耐药方向发展。

重症监护室,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在医疗护理专业发展、医院管理体制改进、新型医疗设备诞生的前提条件下,所产生的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医疗组织管理方式[6]。重症监护室,以病重患儿、早产儿为主,此类患儿,免疫力差,机体抵抗能力低下,加之侵入性操作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06例患儿,其中,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有37例,检出率为12.1%(37/306)。结合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重症监护室的患儿,感染细菌耐多药的比例较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关报道显示,年龄与细菌耐多药感染存在一定联系。就本次研究数据分析,<1个月、1个月-1岁、1-3岁、3-6岁、6-11岁年龄段所对应的细菌耐多药感染率分别为37.8%、29.7%、18.9%、8.1%、5.5%。分析数据可知,细菌耐多药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近些年,肺炎克雷伯杆菌与大肠杆菌产酶菌株耐药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相比其他产酶菌株,抗药性更加明显,而且,上述菌株属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且较为常见。本次研究中,37例感染细菌耐多药的患儿中,18例(48.6%)表现为肺炎克雷伯菌,8例(21.6%)表现为大肠杆菌,相比其他菌株,所占比例较高。

细菌耐多药感染,不仅会加重患儿病情,而且会降低患儿生存质量,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及时防控细菌耐多药感染,至关重要,是患儿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在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防控措施:(1)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学习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同时,强调医务人员用药培训,指导临床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要求其熟练掌握各类型抗生素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注意事项等,实现用药的科学性。另外,注重重症监护室消毒,尽可能避免发生细菌耐多药感染现象。(2)定期检测多重耐药菌,检测中,结果一旦为阳性,需立即上报至感染办公室。同时,采集多重耐药菌患者病史,细菌培养可疑物品,隔离消毒处理感染源,预防交叉感染。另外,加强管理头孢药物,以防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3)定期开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室内新鲜空气,隔离病房中的多重耐药菌,隔离感染患儿,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并做好相关记录。(4)在病情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侵入性操作,坚持无菌操作基本原则,注重手卫生,尽可能不要在患儿体内应用可能造成感染的橡胶导管。针对可能遭到感染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消除定植,预防多重耐药菌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应准确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为患儿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风.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156-157.

[2]邓文,黄苑辉.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分析与控制[J].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64.

[3]朱水龙.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检测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2):48-49.

[4]张艳青,郭燕艺,甘明秀等.外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定植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1):650-653.

[5]林佩贤,黄宝添,许斐斐等.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4):228-231.

[6]赵敬肖,李兰凤,李军霞等.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3):2074-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