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罗上升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结果: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给药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似,P>0.05;疗程结束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加速血压复常,值得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跟饮食结构以脂质类居多、缺乏运动、压力大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也跟环境、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需积极进行治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高血压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入选者无药物禁忌,可配合治疗,无合并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E+B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31-78岁,年龄(56.31±2.67)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30年,平均(14.51±0.19)年。

E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32-78岁,年龄(56.15±2.45)岁。高血压发病时间1年-29.6年,平均(14.45±0.2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初始剂量150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厄贝沙坦同E组,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初始剂量2.5mg/d,无不良反应3天后剂量加倍,每天1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严格限制盐分摄入,适当运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给药前和疗程结束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

显效:患者头晕等症状消失,舒张压下降水平大于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大于20mmHg;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舒张压下降水平不足10mmHg且处于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水平达到10-19mmHg;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1]。

血压控制效果=显效、有效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相比较

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P<0.05,如表1.

注:与给药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E组疗程结束相比较,*表示P<0.05

2.3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相比较

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可能跟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钠离子水平升高等相关,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无法有效控制舒张压和收缩压稳定。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为常用降压药,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行激活,促进血管舒张,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降低血压水平,发挥降压目的[2-3]。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为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通透性,松弛周围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另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还可改善心肌缺氧,促进缺血小动脉和冠脉扩张,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药代动力学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血浆半衰期长,治疗后对血糖、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无明显影响,具有十分高的安全性[4-5]。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认为[6],为避免靶器官损害,最好每天给药1次,并确保药物效果可维持24小时,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半衰期为49小时,是同类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生物利用度最高的药物,其每天1次口服可确保血压在24小时内平稳降低,患者接受度高。在厄贝沙坦治疗的同时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可发挥协调增效作用,预防停药反跳等现象的发生,加速血压控制速度,在短时间内达到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稳状态,有利于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7-8]。

本研究中,E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E+B组在E组基础上加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结果显示,E+B组跟E组比较,血压控制效果更高,舒张压和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时间更短,疗程结束E+B组相较于E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下降更显著,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加速血压复常,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伟忠,徐开联,付延导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9):138-139.

[2]李文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3):24-25.

[3]游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130-130.

[4]应业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1):194-195.

[5]王金喜.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0-21.

[6]陈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3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5.

[7]孙登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12):60-61.DOI:10.3969/j.issn.1671-945X.2015.12.040.

[8]刘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