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党艳兵

金中证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人才培养也需要周期等原因,目前能满足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要求的从业人员很少。我国高校对如何培养应用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进行诸多探讨,主要侧重于如何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其应用能力,但对如何在高校的培养计划中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其具备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并无涉及。本文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具体要求,并从高校的角度,探讨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及造价管理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长。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造价理论及相关经济知识,能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计价与控制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投资对中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工程造价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现阶段我国造价从业人员的不足

1.1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知识面较窄,技术水平不足。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绝大多数的造价咨询机构只能单纯地开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及工程结算的编制及审核业务,而对于项目的经济评价、工程设计的造价分析及设计方案的优化、施工中的合同价款的调整及管理等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智力服务则很少涉及。因此,大部分工程造价人员主要集中于计量计价的基础性业务,缺乏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知识进行增值服务的能力,不能满足我国工程造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1.2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较为粗放,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对前期决策阶段重视不足,使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估算与实际严重不符,造成后期设计或施工的返工或变更,使工程管理难度加大;在招投标阶段未能科学地进行招投标策划,致使为施工过程的合同纠纷埋下隐患;施工过程的合同价款的控制能力不足,工程变更及造价纠纷屡屡发生;竣工结算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结算,由于过程的粗放式管理,使结算未能真实反映工程造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有造价管理体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造价管理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技术,不仅仅重视宏观控制,更注重微观操作。“精”就是紧盯对造价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准确控制;“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造价控制得以量化。精细化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通过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造价的控制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为基础,依靠组织管理制度为保障,借助信息平台,通过精细的策划和准备,从准确到精确,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

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图1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构示意图

3.1明确培养目标,制订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明确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制订教学计划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1)深入调查研究,合理确定能力培养要求.在制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除了关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设监理公司、设计与施工单位、投资公司、工程承包公司、房地产公司、银行与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还需要在深入调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能力培养目标。(2)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合理确定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它必须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必需、够用、实用、管用”为原则,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中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各课程的相关性和知识的互补性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模块的构建。知识结构既要体现市场的需求,也要覆盖我国造价工程师制度所要求的基本能力方面的知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并要考虑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应用性,以及学生学习期间的专业资质取证(如造价员资格证、施工员上岗证、建筑技术证)问题等。在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模式见图1。

3.2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1、实训场所建设

(1)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验室建设。为提升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范围,并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预算电算化进程,学院与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把学院作为鲁班软件的培训基地,同时也为各专业学生提供软件操作的各种培训。公司每年还接收工程造价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该公司或代理商处就业。(2)系统的技能模拟培训环境。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施工实验室,CAD实验室等的建设,除满足各项实训教学要求的需要外,还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各工种上岗能力进行技能鉴定。

2、立足毕业设计,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毕业设计作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总演练,承担着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迅速提升工程实际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造价特色专业建设注重各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逐层综合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结构,最终保证学生在掌握课程设计和认识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将工造价专业知识(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概预算,结算、决算、估算等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通过毕业设计,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发展校外实践基地

依托地方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地方各类企业,校外建成教学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基地。为该专业提供了实践教学的良好场所,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能够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以现场工程师为主要指导教师,由学校与现场工程师共同提出对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实践结束后完成实践报告交回,以检查能力培养的结果。企业可以结合人才需求情况择优提前录用毕业生。

3.3定位方向和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上。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应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技术使用、推广和转换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要求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及适应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创新能力,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高级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的能力,这样可以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到中小型设计院(所)、建筑业管理企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从事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就技能而言,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识图、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技能,而且对于外语也要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翻译先进专业资料并加以运用;能够现场组织协调生产,还要与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参与;掌握财务管理及审计技能。就知识而言,学生应掌握土建、安装和装饰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识图知识,了解建材、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懂得经济、管理、财会与审计等基本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了解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以及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

3.4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在之前的“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4大课程体系基础上,再增加“信息类”的课程,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BIM原理及其应用等。除了对课程体系略有调整外,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梳理及链接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国家发布的规范或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如以《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为依据,规范专业术语;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依据,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等等。(2)帮助学生将各课程的知识有机联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上述课程不能孤立的学习,而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需要掌握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相关理论知识;按平台划分,需要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相关知识;在时间安排上,先学专业基础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逐步展开;在内容设置上,相关知识前后搭接,步步深入,实现从分散到综合的过渡。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可以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形成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将五个阶段、五个平台的知识通过具体工程管理过程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5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管理机制

1)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由院长负责,院党政领导、各系主任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对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必需进行集体研究和决策;2)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积极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3)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教学奖励评定方法、教学经费使用办法、教学文件管理办法等;4)建立健全以能力、水平和业绩为依据的激励机制,将教师的考核、奖惩及职务晋升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业绩相挂钩;5)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学任务分配制度;6)实行网上评教制度,奖励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7)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请高水平的校外兼职教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特聘教授岗位,以弥补学院高层次师资力量的不足。

3.6建立毕业设计的网络选题系统

为了避免毕业设计的抄袭现象,毕业设计选题,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不重复。可以建立一个网络选题系统,学生对结构(砖混、框架、剪力墙等)、用途(住宅、办公楼、教学楼等)、层数等不同参数进行组合,形成自己的设计内容。系统自动记录每个学生的选择,后选的同学若和前面的选择雷同,则被拒绝。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设计,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训练效果。

3.7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基础,不断提高对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认识

提高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重点在于转变思想观念。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模式,如何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对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取得了共识,认为其具体特征表现为:①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②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创建专业教学体系;③实践能力是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特色;④“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具有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关键;⑤产学研结合是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⑥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最突出的问题。

结束语

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从原来的“粗放式”的单一阶段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建设单位及承包商等对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给我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应在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培养方案上,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及对策——基于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5(1):127-130.

[2]严玲,霍双双,邓娇娇.基于能力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6):113-121.

[3]孙家国,谷艳玲.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611”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