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刘凤丽

蒙阴县妇幼保健院山东临沂276200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传统麻醉方式)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peripheralnerveblockanesthesia.Methods:Randomlyselected80patientsadmittedinourhospitalinApril2013~2015yearinNovemberastheresearchobject,accordingtothedifferentanesthesiamethodsfortheobservationgroup(peripheralnerveblock)andcontrolgroup(traditionalanesthesia)40theincidenceofcases,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painandcomplications.Results:Theanalgesictimewassignificantlylonger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complicationrat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eripheralnerveblockanesthesiaProBedapplicationeffectissignificant,itisrecommendedtobepopularizedinclinic.

[Keywords]peripheralnerveblock;anesthesia;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其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其阻滞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周围神经阻滞,进而提升其镇痛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适用于身体机能较弱的患者,提高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1]。本研究以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59岁,平均(36.5±5.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6.1±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周围神经阻滞方式麻醉,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操作如下:①经常规消毒后进行麻醉,静脉滴注安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变化。②行穿刺操作将神经刺激器与患者相连,需要考虑患者不同的不同的神经阻滞解剖部位,设定电流、频率等参数。③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根据肌群的收缩情况,减弱电流,然后注射局麻药物,恢复电流至初始值,根据肌群颤动情况判断神经定位的准确性,并注入剩余药物,根据神经阻滞类型,注入罗哌卡因或利多卡因[2]。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麻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为(5.2±1.1)d,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为(3.7±0.8)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麻醉治疗后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患者经麻醉治疗后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为1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中,应用外周神经刺激定位器,选择神经阻滞解剖部位进行穿刺,根据肌群的收缩与颤动情况,调整电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麻醉药物的注射[3]。传统周围神经阻滞存在盲目性,其客观指标不明确,无固定定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阻滞效果,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则有效改善了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其规范性,注意对穿刺部位的保护,预防神经损伤、药物毒性反应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控制麻醉剂量,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镇痛时间[(5.2±1.1)d>(3.7±0.8)d]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2.5%<1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其镇痛效果持久,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其应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彦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62-563.

[2]王铭.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1):92+94.

[3]刘建喜.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142-143.

[4]范琳,孟明华,刘翠翠.应用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