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的预防及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布鲁氏杆菌病的预防及管理分析

叶尔卓力·努尔沙米阿合里江·卡依多拉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34400

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在基层农牧区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等常见原因进行准确诊治。结果布鲁氏杆菌病需积极预防,准确诊断,减少发病,从而降低社会经济负担。结论通过对布病的传染、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布病感染率和发病率,从而减少布病对人类的损害。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预防措施;管理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a)又称波状热,简称布氏杆菌病或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

1.病原学

布鲁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短小球杆菌,生长缓慢,国内以羊型、牛型、猪型最为常见,其中羊型对人的致病力最强,猪型次之,牛型最弱。该菌仅产生内毒素,致病主要与活菌和内毒素有关。该菌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极强,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照射10分钟可将其杀死[2]。

2.流行病学

2.1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牛、猪,其中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同时排出大量细菌。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汁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此时周围环境中病原体的浓度达到很高水平,给其他动物、接触人员的感染提供了条件,造成人类布病发病人数的增加[3]。但病人本身很少排出细菌,所以人和人之间一般不互相传染。因此要想控制人畜布病,必须先从控制畜间布病着手,做好布病传染源的管理,处理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2.2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侵入人体的途径是复杂的,一般以经破损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①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业加工、接触病畜的阴道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粘膜感染。②消化道传播中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③布病经呼吸道传播中主要以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接触传播农牧民接羔是新疆农牧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畜的带菌皮毛、脏器、胎盘、羊水、尿液、乳汁等,可经破损皮肤和粘膜感染。

2.3易感人群

人类对其普遍易感且患病后有较强的免疫力,不同种布氏杆菌间可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的机会甚少。牧区居民也可通过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多见,可能与羊产羔季节有关。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患病与职业密切有关,兽医、牧民、屠宰工人、皮毛加工者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4临床表现

发病时间与地区: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末夏初较多,农牧区发病率较高。布病感染后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引起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变态反应性改变或功能障碍,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形成后遗症,转为慢性,可造成终身残废。

3.预防管理

加强畜间布病的防治和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1)管理传染源:农牧区应定期检疫,定期进行预防接种。(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畜产品卫生监督,加强畜粪便管理,水源保护。(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畜产品接触和监督人员的个人防护,定期对畜产品接触和监督人员进行体检。

3.1现患管理及运用

卫生疾病控制中心要克服“重治轻防”的思想,对布病病人收治的同时进行跟踪建档,追踪传染源,将感染患者的疫点信息及时通报畜牧兽医防治机构;畜牧兽医部门着眼于牲畜布病监测防控的同时,要主动收集卫生机构布病现患资料,利用好现患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并以此追源,及时开展畜防免疫、淘汰病畜,控制、根治传染源;实现这两点的基础就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建立负责任、积极作为的领导协调机制,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建立责任制度、督查制度和政府对淘汰病畜的补偿制度。

3.2协作联手开展健康教育

一是对专业人员,特别是对监督、检测、检疫人员的布病健康教育、职业教育,培养一支负责、技术技能好、素质高的专业防治队伍。二是加强以高危职业人群为主要目标的大众健康教育,对畜牧的饲养、接羔、屠宰、皮毛购销、加工、销售等直接接触人员进行跟踪式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身防护知识,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自身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三是对养殖户,特别是牧民进行面对面入户健康教育,将防治知识传授给每个牧民,培养牧民义务布病健康宣教员,延伸健康教育传教链。四是建立布病监测网,畜牧、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部门建立共享机制,严厉打击因布病治疗而创收的医疗行为。

3.3积极开展牧区牲畜检免和病畜扑杀工作

认真做好环境消毒,要及时将患病牲畜进行隔离、扑杀;病畜的排泄物、流产物、死羔(犊)等污物要集中进行消毒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求真务实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布病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对牲畜全面实施“监测、检疫、免疫、消毒、扑杀”等综合防治措施,各养殖场(户)要切实做好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牲畜圈舍及街道的清圈消毒工作。

3.4分类防治、建立包保责任制

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对“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净化区”分类防治。建立包保责任制,政府牵头、部门落实、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偿,由畜牧兽医、卫生执法等专业人员联合分片承包,把防治关口前移,对畜牧饲养和生产经营过程的重点环节、重点季节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这样才会有更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姚冰,王天娇.浅谈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2012,11.

[2]艾尔肯·克热木,韩永达.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3):76.

[3]阿古拉.家畜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