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变电站面临环境问题及其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城区变电站面临环境问题及其控制

张志强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随着城市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范围内已建成或即将建成更多的110kV及以上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由此引发的相关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寻找有效的控制手段,最终将其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关键词:城区变电站;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城市电网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过去,大型变电站大多位于郊区,如今由于用电负荷的迅猛增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110kV及以上的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深入到城市中心。变电站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设施,其相关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同时,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城市居民,对其居住地的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以往的工作中,对这方面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为适应新的发展和要求,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认真分析和探讨城区变电站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已经成为变电站运行和设计的必然。我国规定昼间场界噪声最大为70分贝,夜间噪声最大为55分贝,对人及周围环境比较安全的。

对现在投运后的变电站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备运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废污物的排放及FS6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着重对电磁辐射进行探讨。

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及其控制

1.1电磁辐射的来源

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源主要指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高压电力设备等。中国电力系统高压输变电设施运行中产生50Hz的电磁辐射。

1.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国学者曾对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走廊进行过卫生学和流行病的调查,发现线路附近居民有明显的不愉快效应和头晕、头痛、失眠、疲倦、乏力等主诉特异症状。20世纪70年代模拟220kV超高压输电线进行的动物实验也表明,当辐射场强超过一定限值以后,较长时间的作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机能障碍。国外研究还发现:高压强辐射可以使人体血清中性脂肪浓度异常增高;动物实验也使动物产生不正常的表现。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个方面。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体内水分子会随电磁场方向的转换快速运动而使人体升温,这就是电磁辐射的热效应。热效应会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主要症状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跳过缓、血压下降等,特别是加速晶状正常体的老化过程。非热效应即吸收的辐射能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确已出现生理变化和反应。这类效应包括神经衰弱症候群。甚至报道电磁辐射也会引发癌症。

同时也有另外一种观念,认为没有确凿有力的证据表明输电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有害;没有发现在高压场强下工作的工人受到长期的健康影响;对大多数人来讲,高达20kV/m的电场强并不会引起紧张感。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也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过去对电场的危险影响作了过高的估计,缺乏客观检查结果,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1.3国内外电磁辐射的标准及限值

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各国的学者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尽管如此,电磁辐射污染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国均制定了电力系统的高压输变电中产生电磁辐射的限制标准。

1.4电磁辐射的控制措施

1.4.1生源控制;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电磁波辐射污染的最有效措施。

1.4.2在变电站围墙安装静电屏蔽和消声器消声,通过消声器和过滤屏障吸收电磁波,减弱电磁波辐射能量。

1.4.3传播途径的控制;在变电站设备使用吸声电磁波材料,由与异性带电材料中和电磁波电荷,减弱电磁波传播能量。

1.4.4在变电站用用隔声结构,阻碍电磁辐射向空间传播,将接受者与电磁辐射声源分隔。个身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墙等措施。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见表1,500kV及以下的变电站及输电线参考此标准。规范同时推荐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才能保证周围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志强1973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助力工程师,从事配网运维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