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研究

杨秀娜

——以各省、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版为例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以各省市电视台为例,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部分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问题,分析了这些新闻节目改版的原因。

关键字:改革;各省市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100-02

Abstract:Inthispaper,provincialandmunicipalTVstations,forexample,studyunderthenewmediaenvironment,someofChina'sreformoftelevisionnewsprograms,analyzethereasonsforrevisionofthesenewsprograms.

Keywords:reform;provincialTV;TVnewsprograms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加入媒体大军并且越来越成为影响大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媒体的新闻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竞争的考验。在这个背景之下,传统媒体的新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其中尤以电视新闻节目最为显著。本文以各省、市新闻节目近期的改版为例展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这些新闻节目改革的原因以及它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部分省级卫视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现状研究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大致分为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和谈话类电视新闻节目。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通常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为电视新闻,它真实、迅速、简要、公正地面向社会大众传播国内外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件,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处于重要地位,是电视台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要渠道,是观众获知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代表,它在我国具有极高的收视率和深远的影响力。各省、市电视台的消息类电视也是本省、本地区的骨干、核心节目。评论类电视新闻是与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谈话类电视新闻相对应的一种节目形式,是指电视传播媒体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书的一种电视报道方式。中央电视台自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应该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浪花一朵,另外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1+1》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一大创新。谈话类电视节目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港台译作“脱口秀”,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为代表,因其特殊的谈话形式,赋予了新闻节目更平易近人、互动性更强的新特点[1]。

除了中央电视台这些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改革的浪潮中勇往直前,各省、市电视台顺应新媒体环境下观众的新闻需求的改变大胆改革,短短几年时间内,新闻节目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不小的改变,使观众眼前一亮。

(一)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媒体的互动越来越深入和频繁,并且逐渐有了更加广泛的内容和更灵活的形式

自中央电视台2003年开播了《媒体广场》,各省、市电视台在纷纷仿效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丰富的元素。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2005年4月开播的《天天一壶茶》最初只是一档普通的读报节目,四年多来,这档读报节目从最初的周一到周五每天十分钟增加到现在的15分钟,节目内容由最初的社会新闻报摘、新闻图片两个板块扩充到现在的时事评论报摘、本地新闻报摘和新闻图片三个板块,节目形式更趋新颖,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从时政评论到社会评论话题包罗万象,主持人的评点令人信服,可圈可点,丰富的网络信息成为除报纸外它的另外一种渠道,《天天一壶茶》逐渐发展成为一档日趋成熟的新闻评论节目。江苏卫视午间12点播出的《杂志天下》,是一档资讯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以阅读杂志的形式,以杂志上的图文引入都市时尚一族时下所关心话题,传播具有“流行”价值的讯息,给喜欢看杂志但又紧缺时间的白领一族找到特别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中央电视台读报节目始终以一个传播平台的形式出现,不仅使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浏览了大量报纸,还突出了每条新闻所刊载的媒体的名称,给这些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天天一壶茶》和《杂志天下》等读报类节目使电视新闻节目和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的互动更加深入和频繁,不仅使优秀新闻资源都集中于电视新闻节目,给观众全面的媒体阅读空间,更给予这些媒体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读报节目越来越倾向与品评新闻,《天天一壶茶》就有“天天一壶茶,品评天下事”的口号,主持人亦播亦评的方式使观众不再仅仅是被动地获取信息,并得到了思考和教育,这与主持人的舆论引导是分不开的。

(二)“脱口秀”大量穿插于新闻节目播报中,新闻节目再也不是纯客观的讲述事实,而是越来越倾向于用一种轻松愉悦地的方式对事实进行评论,对观众加以引导

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开播于2004年12月18日,分为“新闻直通车”,“社会透明度”和“天天故事会”三个板块,节目完全把主持人从播报台上“解放”下来,“说新闻”“评新闻”,主持人更像是在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观众与新闻的距离,这种方式使观众耳目一新。“江西青年网上发帖要杀了亲生女儿”是天天故事会一期节目的标题,在这期节目中,记者通过对帖子内容的分析,然后采访孩子的父亲才得知孩子刚出生就患了重度脑瘫,由于不想让孩子继续越来越痛苦的人生,他才决定放弃孩子的生命。记者在网上进行的一项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网友竟然对父亲杀了女儿的决定表示支持,而只有一少部分人持反对态度。其实,那位父亲并不想真的结束孩子的生命,而是在四处求医无果的绝望状态下才发出了那样的帖子,以博取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天天故事会”以一件网络事件为由头,深究事件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真实感受,剖析事件所反映的现实缘由,在此过程中又与网民得到了互动,充分的利用了网络资源,并且保护了新闻的本质真实,凸显了电视媒体在新闻采集上的优势。湖南卫视午间12点30分播出的新闻节目《资讯播报点》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有了极大突破,它包括资讯摇翻你,大王小王新闻台等新颖板块,或是中规中矩的播报新闻或是谈话、访问,或是主持人聊天风格的调侃,主持人以时尚前卫的形象(发型、服饰一改传统新闻播报节目的严格正式),略带娱乐和调侃的个性化措辞令观众眼前一亮,而新闻节目的内容有自采的新闻,有全国兄弟台的交流,有观众发来的图片、视频,还有对来自网络的大量信息的精选和点评,紧紧抓住了网络时代观众的信息需求特点和猎奇心理。

(三)省市电视台新闻节目不再仅仅播报本省市的新闻,视野扩展到整个国内的各种信息。近年来,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等省市电视台将新闻内容定位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新闻上,尤其社会新闻。可以说,各省电视台在新闻资源上已经实现了共享,省市电视台记者在重大的国内新闻和其他有价值的新闻发生时也能现场采访,给观众摄取信息带来更大空间。

二、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原因,分析网络元素在电视节目中越来越多,电视新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资源,这是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对信息需求变化的必然

(一)据2010年1月发布的《中国和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3]网民上网最爱干三件事:娱乐聊天看新闻。网络媒体在大众生活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甚至逐渐成为现代大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形成舆论的主要方式之一。此外,由网络引发的事件往往很容易成为大众关注和讨论的新闻主题,而这些网络事件则进一步成为传统媒体进一步追踪报道和调查核实的新闻素材。《新闻播报点》最初也只是中规中矩地播报当天省内的时政及民生新闻,但是在不断改版后发展成为既有自采当地新闻,又有一些网络视频等堆砌而成的视频节目的新闻节目,这一巨大改变不得不说是由于观众的口味和需求的改变所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网络流行词也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口口不离的语句。总之,播报观众关注的新闻,说观众想听的流行词,采用观众更易接受的轻松的播报方式,讨论观众最近讨论的话题,就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进一步凸显。

(二)现代都市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对信息的急切和大量需求是不同媒体资源相互利用和整合的主要原因。《杂志天下》致力于为喜欢看杂志但时间不充裕的白领阶层开辟一条阅读杂志的捷径,既占领了这些人的市场,又为这些杂志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观众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的价值判断需求是新闻评论节目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比重越来越重的原因。在这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更偏向于选取当下大众所关注的热点评论与观众分享,比如与大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教育、医疗、房子、就业、环保、农民工、交通等等,目的就在于令观众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引导观众正确的认识和舆论。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潮流势不可挡,电视新闻正在朝着致力于更加适应网络时代观众的信息需求特点和使观众的舆论环境更加开放的大路上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徐威.《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出版

[2]《新闻界》.2009年第一期.汪宴卿,路平.《我国电视新闻栏目现状及走向》

[3]《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